-
坐设计
这批收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进行设计教学,而这一目的正体现在其收藏标准上:材料使用,构造以及使用者类型。这些标准确保藏品极具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意味着该收藏不仅着眼于设计史上那些主要设计,而且关注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公众广泛接受的独特设计和用户对象,比如说布拉班特(Brabant)的简单把手椅、折叠的钓鱼凳,或塑料的凹背折椅。 本书按照材质对椅子进行分类:木材、金属、自然材料(包括柳条制品),以及合成材料。 在本书中,你可能看不到现代设计书籍中熟悉的经典设计,也看不到博物馆里陈列的古色古香的古董。但是你会看到从未公开过的240多把椅子,而它们诠释了做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意味着什么。 简而言之,藏品类别之丰富足以让设计迷和创意设计师惊叹,他们可以了解到更多虽然不常见,但的的确确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椅子。 -
坐具的文明
《坐具的文明》内容简介:我们今天坐在椅子上不过是个偶然。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我们的先民在早期文明活动中席地而坐,随遇而安。坐的姿态在中华文明中一直要求甚严,成语中有“正襟危坐”,俗语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对坐姿提出了超越舒适的要求,上升为社会礼仪。 人类的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两千多年前,人类文明昌盛的两大板块——亚欧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起居方式,即亚洲的席地坐与欧洲的垂足坐。究其成因,应与气候相关。亚洲大陆的气候相对干燥多风,欧洲大陆相对潮湿阴冷,独特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制约人类坐姿的首要条件。坐卧立行这四个人类的基本形态,前两者为休息,后两者为劳动:在坐卧休息中,坐为有意识,卧为无意识,这就是起居方式为什么以坐姿为标准的原因。 起居习俗是一种基础文化,许多文化由此派生。在亚洲席地坐的国家(民族)中,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变成垂足坐,而且这一学习来的习俗已完全彻底地延续千年以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孟加拉、缅甸、蒙古、伊朗、伊拉克等都还习惯于回家坐在地上,享受着古老的起居习俗。 而我们,只在文化中残存着席地坐的痕迹,不经意地保留了席地坐时养成的意识,尤其在语言文字里对席地坐保留了情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文明史的证据,这些证据,小处证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襟怀,大处证明了中华古老文明为何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存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