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说·盗火
中国当代思想观念的交锋实录: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 这本书汇聚了刘瑜、刘军宁、许知远、熊培云、刘瑜、刘苏里、余泽民、韩松、张翠容、梁文道、摩罗、陈远、林奕华、何伟、张铁志、许知远、郭于华、孙立平、贾樟柯、林聪、杨葵、威廉•施密德、毕淑敏、刘瑜、郭凯、崔卫平、寇延丁、仝宗锦、钱理群、孙郁等众多知识分子。他们以书为媒深入浅出,高谈阔论,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及哲学等领域,不时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这个社会以及自我心灵的成熟与发展。 同时,本书对当下各类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既广泛又能契合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紧跟时代脚步,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心灵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观察、批判,饱含理想的激情,又深感现实的忧虑,而这对任何一个对当下社会还抱有思考的人而言,都将是一次有益的阅读和对话。 《盗火》是一本立足于当下现实又充满了理想宣言的谈话录。他们谈论政治、改革和经济,但并不搬弄玄虚的理念,而是谈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他们有时像时代的落伍者,念念不忘于自由和苦难这些老话题;有时又是一个顽固的先生,谆谆于读书、文学和自审的价值。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和时代理想的向往,使得他们时而急切,时而温厚,时而冷峻,但各有自己的火焰,各有自己的照耀。柏拉图曾在谈话录中建立自己的理想国,毋宁说,《盗火》也是今天的一种“理想国”,它在邀约每一个读者参与这种构建。 -
国王、贤臣和弄臣
这是一本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世界各主要宗教的通俗读物,故事开始于国王和他的两个臣子的三个莫名其妙的噩梦。这三个梦是上帝圣灵的昭示还是灾难到来的征兆,或是天神对芸芸众生的怜恤?为了揭开谜底,他们决定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世界宗教擂台大赛,从而为他们的国民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于是,世界五大宗教及无神论组织代表纷至沓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无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
本书是圣母大学哲学教授David O.Connor的哲学课原版手稿首度译作。本课的探讨内容包括柏拉图哲学经典《会饮篇》《斐德罗篇》、莎士比亚戏剧,亦有托马斯曼的名作《威尼斯之死》、现代小说家安德鲁•德布斯的短篇小说集等,结合数部电影,从古代的哲学智慧维度探讨现代爱情。将古希腊神话天真烂漫的想象力、古代哲人对爱情永不停歇的诚挚思考杂糅进现代人对爱情的想象之中,剑走偏锋地用经典哲学品析当下耳熟能详的电影、小说、戏剧,分析剧中的人物心理与恋爱关系,对于古希腊哲学思想如何丝丝入扣地影响了现代爱情世界,提出了一些非常独到的恋爱观。通过淳朴而新奇的古希腊神话说明爱情的本质,用哲学的尺子丈量现代人爱情的深度。爱情是一道令人孜孜不倦又常常无解的难题,而这本书里有直指终点的钥匙。 为哲学找到拥抱浪漫的方式,用智慧摘下爱情的神秘面纱。 关于爱情,最有趣的哲学论争,最具启发的思辨与想象。 -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这本书为柴春芽的“故乡三部曲”之第一部,并由其亲自编剧和导演同名独立剧情长片,该片已入选2013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及台湾金马电影节等。本书包含了电影小说和电影剧本两个部分,在电影故事发展的线条中也融入了作者坎坷的拍摄经历,文字上充满了诗意,哲学和宗教气息,并且在书中作者以他那人道主义的悲悯和宗教徒般的救赎情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而荒凉的世界。 -
放映 001
《放映》是一本mook。 《放映》的受众定位于艺术院系学生、创意影像工业从业者以及影像艺术爱好者。 《放映》的关键词是“影像”、“跨界”、“趣味”。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是放映所要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议题和内容范围;跨界是放映这本杂志书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趣味是放映所代表的立场和取舍,是放映的气质。 通过这些,期望能最终构建影像创作界和评论界乃至大众影像爱好者沟通的桥梁。 编者意图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吸引中国优秀的原创作者,逐渐做成本土第一本原创的电影杂志书。既不同于娱乐杂志的信息罗列、八卦趣味,又不同于学术期刊的正襟危坐和八股腔调。 这本创刊号基本体现了实现上述想法的努力。关于《南京!南京!》的系列访谈,从美工师、摄影师等制作班底切入,既还原了主创的艺术构思过程,又带出对整个电影工业从生产到放映的体制的反思。 彭浩翔的连载自述讲述把自己最初构想实现成影像的经历,趣味盎然,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 其他内容涵盖摄影、音乐录影带、当代电影等诸多领域,从中可以看到编者的雄心和视角:关注前沿、关注产业、提供借镜。 《放映》的面目直接来自于我们的电影,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时代。 《放映》首期努力勾勒着它自己的样子。 我们期望它是一个平台,连接到它要连接到的人,并记录下我们活生生的影像现实,以及时代。 联系我们:fangyingmook@gmail.com -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柏杨去世五年之后,其长子郭本城开始动笔,重温父亲的苦难、斗志和皇皇2000万字的创作历程。《背影》的完成,也让作者更为深入地认识了父亲的精神世界。 本书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作者重温父亲的苦难、抗争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希望通过这部回忆录,呈现柏杨先生“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和“坚忍卓绝的毅力”。 作者因为父母离异,曾经对柏杨先生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本书也是作者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 【媒体评论】 ● 坊间虽有不少柏杨的传记,却至今没有从家人眼中描写的柏杨,郭本城真正动笔后才深切感受到自己对父亲的心疼与不舍——《中国时报》 ● 破碎家庭长大,柏杨儿女无怨怼——《中国时报》 ●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日本作家黄文雄 ● 柏杨儿子为父作传:文字尖锐,心却柔软——《联合报》 ● 忆柏杨《背影》:郭本城铭记父爱,从小不敢提起父亲,写书作为“和解”与纪念——《旺报》 ● 《工商时报》书摘馆推荐:追忆我的父亲……柏杨 —————————— 【编辑推荐】 1.柏杨长子亲笔撰述,一部带着父亲体温的回忆录 2.附有大量家书、信件、诗词等一手珍贵历史材料 3.首度完整呈现柏杨一生,在苦难中体会爱与宽容 【作者自述】 我祈盼这本书,能唤起大家对先父的追忆,也让我们都能更认识先人奋斗的过程,学习那坚忍不拔的毅力。即使处在悬崖饥虎、巨涛恶海的生死关头,也要充满信心和希望勇敢地面对,为着人最后的尊严,克服所有的艰难而绝不逃避,自始至终都要有“大是大非”的坚持,让濒临熄灭的生命和破碎的灵魂,得着恢复和成全,并能够原谅过去所有的施暴之人,化为大爱回馈社会和国家,以及回馈曾经施恩加惠之人。——郭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