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是一部书评集。作者乃知名书评人,也是老资格的贩书人,洞明世事,走笔老辣,评论的,多属近年坊间寻常可见的读物,或文学,或历史,或学术,或文化零屑,或饮食男女,一百三十余篇文章,依类编排。期望雅者见雅,俗者见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不想恋爱
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芥川奖得主绵矢莉莎,继前三部讲述高中生活的作品之后,首部描摹职场女性的情感世界。 江藤良香,26岁,日本人,B型血,任职于丸荣株式会社,脸部容易出现糠疹。从未染过发,过敏体质,脖颈上整年里有色素沉淀。没有男朋友,没有积蓄,每个月的房租是七万五千日元。讨厌闲着无事的人,喜欢煨炖菜。最近一直沉迷于用网络维基百科调查有关已灭绝动物的知识。 以上是本书主人公的自我介绍。已经26岁的我,相貌普通,没有谈过恋爱,一直暗恋着初中同学男一号,生活中却被毫无特点的男二号纠缠着。究竟该选择心仪已久但远在天边的男一号,还是选择毫无感觉但垂手可得的男二号?是选择我爱的人,还是选择爱我的人?也许都不是,而是一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惶恐。一旦认清了自己,无论是男一号,还是男二号,他们给我的感觉,似乎也发生了变化…… -
刘氏女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人狱、赎罪……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没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没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内心。《刘氏女》是作者章诒和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
我城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曾专门设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
当历史可以观看
摄影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从此,历史由被回忆、被叙述,变成了可以被观看的。本书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图片故事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而那些经过了岁月积淀的照片也因此更有“意思”而这“意思”不是别的,正是后来历史的演变所赋予、所附加于照片的那些价值。哪些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经过了岁月的积淀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时对同一张照片,今天和过去的观感会形同天壤。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结合随附的近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娓娓道来,探讨照片在认识和研究历史中的特有价值。这些图片,有些是新华社档案图册里当年“不宜发表的”,有些是曾入“敌档”、原存于公安局的敌伪档案中的,有些是颠覆了我们教科书中的许多表述、让“ 历史成见”尴尬的;还有些来自我们的“私人照相簿”。作者由解读“照片遭遇之种种”,观看历史,在“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 之外,凝视“个体生命与时代记忆”。 -
谁主东洋
本书是一部通俗史论,探讨的主题为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之产生、发展和重塑辉煌的问题。学术依据来源于东西文明比较研究中的史料。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文明的新生;成为区域直至世界的文明中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最高标志。当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化成历史,那么她的文明体系也一定先行衰落。在公元后的两千年里,中华汉唐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轮番扮演东西方世界历史舞台上文明的主角。然而,就像花朵最艳丽的时刻也就预示着它即将枯萎一样,文明之花似乎也遵循着某种神秘的季节开放、凋零。 追寻世界主体文明演变历程,可见“文明中心移动”的神秘轨迹。从“东洋史就是中国史”到“东洋成为日本代名词”,过去东方世界经历了怎样一番“文明中心”大挪移?今日被西方视为“无脊椎”东方,“经济崛起”的中国与“迈向正常化国家”的日本,谁能修成正果、重鼎“东方文明中心”?谁又能超越美国、使世界文明中心由西方移回东方? 本书以独特的视野,还原一段跌宕起伏的东洋变迁史,揭开东方文明起落谜团,在世界主体文明演进大势及东洋古之未有之大变局中,探寻东方文明的新生之路——以“汉魂、汉才、仁道”为核心的华夏文明能否再盛、重回东方乃至世界文明中心。 一段跌宕起伏的东洋变迁史,事关海权,事关日本,但贯穿始终的,却是“汉魂与汉才”的荣辱兴衰,中心思想是为华夏文明的新生找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