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男人书
《中国男人书》:新锐杂志《新周刊》男性话题图文专辑。通过探讨百年来男人的角色变化,对男人如何异化进行深刻解读,得出“男人怎么样,女人说了算”“思想和价值观才是男人的肌肉,价值观丑,才是真的丑”,以此呼唤男性社会道义的回归。 ★男女关系,一直是《新周刊》关注的热点话题,甚至是《新周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观察切入点。 ★《中国男人书》汇集了几十位重磅级作者:陈丹青、洪晃、吴晓波、加藤嘉一、张结海、薛继业、陈修远、叶倾城、木子美、侯虹斌、黄佟佟、封新城、蒋方舟、肖锋、胡赳赳…… ★中国女人已进化至“她世纪”,而中国男人却退化为“男人没了”;千百年来,中国的问题说穿了就是男人的问题——《新周刊》创始人 封新城 ★男人怎么样,女人说了算;思想和价值观才是男人的肌肉,价值观丑,才是真的丑。 -
文化人何苦为难文化人
文化人能有几诚实地面对自己?答案就在他们如何呈现、论述自己的欲望——也就是对自己的想象——之中。由于这是个“没有成名等于不存在”的时代,身在这样的“文化”中,如果说文化人不受影响,就像是说他有自备的空气和水而不受污染。 -
到庐山看老别墅
这是一本有关庐山旧事的书。 庐山是一座极富殖民色彩的别墅王国,一个五光十色的大江湖,更是一座政治色彩极强的“夏都”。这里是洋人的休闲之地,是政客的消暑场所,是文人墨客吟风弄月之所在,也是豪杰侠客快意恩仇的社会。 《到庐山看老别墅》由十二篇讲述庐山老别墅故事的散文组成。方方的文字虽是温情的,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既有温暖,亦有悲凉、残酷。跟随方方的文字,走进百年前的中国,仿佛能听到中国的大门面向世界打开时那种嘎嘎的响声。无能之极的政府和可怜之极的百姓,而传教士和侵略者同步而来,首先是英国人李德立,连蒙带骗得到了长冲一带土地的租借权,时间长达999年,紧接着,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等也都接踵而至,纷然以各种方式瓜分庐山的地皮。他们进入庐山,也规划和建设庐山,修建了带有各国风情的别墅,就这样,庐山成了中国近代最美丽的花园城市,这里的别墅也成了中国建筑史上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胡适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庐山上有赛珍珠住过的老屋,有晚清“维新四公子”陈三立的松门别墅,有传教士杨格非兴建的礼拜堂,有宋美龄的美庐……庐山上每一幢老别墅里面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只有了解了它们,你才会知道,庐山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庐山。 -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
得艺术,乃终生之事,爱慕艺术,起于孩童。 看画、听乐、读书,须“从娃娃抓起”。今日的少年有福了! 我小时候休想获得这样一本美丽的画册。 如今读了无数好画册,我仍愿意好好阅读这本献给孩子的书。 ——陈丹青 艺术与儿童从未分离,不仅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还因为他们渴望并 且能够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正满足了儿童在西方艺术名作审美方面的内在需求,我相信童书作家的讲述和真实动人的故事一定会把孩子们带入美不胜收的艺术王国,而其中的景象将令他们受益匪浅并难以忘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项目艺术教育专家 胡晓珮 166 件伟大艺术作品,49 个经典艺术主题,一间开放的纸上博物馆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西方艺术史长河中最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拉斐尔、丢勒、伦勃朗、高更、沃霍尔…… 通过法国童书作家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的娓娓讲述,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巨匠,而是一个个像孩子一样,本能地喜欢涂涂画画,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人,读着他们的故事,如同拜访老朋友一样亲切。 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生动、有趣的口吻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如何在花园中庭的雕像前消磨了一个下午,如何画着画着忘记了吃饭,如何为艺术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这本书也提醒我们注意凝视美妙的细节,带领读者在画中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会颜色、形状、光线和气氛。 书中珍藏着大量精美的图片,像一间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博物馆,无论何时何地,翻开它,就可以开始漫游、做梦、浮想联翩…… 这间纸上博物馆,曾陪伴了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小朋友们成长,如今,它也向中国的大小读者们打开了大门。 漫游其间,你会发现: 对于孩子来说,艺术和创造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亲近。 -
余英时文集 第十二卷
《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收录了余英时近年来有关中国人文研究的发展的文章,包括对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的“国学热”社会化的复杂现象的探讨,对中国自有的源远流长的人文研究传统的梳理,对“国学”和中国人文研究的关系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前景的论述。更收录了长文《天人之际》,通过中西文明“轴心突破”之比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问题。这些文章无不体现作者一贯的文化关怀,以探求中国文化特色为旨归,思考中国文化的自我调整、自我转化以及中西文化会通之道。 -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
该书包括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卷中、卷中篇目辑佚以及附录四部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自1919年2月出版以来,以其“截断众流”的理论创见与学术魄力,迅即获得海内外学界及读者的好评,再版数十次之多。由整理者肖伊绯发现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是1919年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所讲的中古哲学史部分,集中讲述了汉代的哲学,在论述哲学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对天文学与谶纬迷信、对中医的态度等方面的论述。作为北大内部铅印的讲义本,它未公开出版发行过。卷中篇目辑佚,是整理者从上海博物馆胡适手迹中提取的原写作计划中的卷中下半部分。附录有整理者肖伊绯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版本考证、对卷中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文章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