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界
“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女性味”、“男人气”,这些词语在今日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什么是“社会性别”?它同中国“现代性”和“全球化”有什么关系?它对理解当代社会中的男男女女有何意义?旅美学者王政以跨文化女权主义视野和后结构主义方法,剖析这类常见词语所蕴含的复杂社会文化意义,揭示社会性别话语的变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密切关系。本文集以对文化两栖者个人经历的回顾、评点社会文化景观的散文、学术论文、讲座报告等多样体裁,深入浅出地介绍女权主义核心概念,展示女权主义学术在国际学界的发展概貌,也记录了作者推动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些实践与思考。“文化,包括社会性别文化是人的建构,这同时又塑造了文化中的人。多一种分析文化建构的工具,将有助于我们的增强抵抗强势文化控制的能力。”文集的女权主义分析框架为读者提供了解构男性中心文化密码的棱镜。 -
社会性别研究选译
-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这本论文集是对“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一个总结——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部分与会学者的文章未能收入本书,但就全书所收26篇文章而言,集中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诸多学者之力——从功底深厚的学界前辈,到后生可畏的研究生。这些文章多由基本的史料、话语、文本分析入手,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女界钟》面世以来,百年中国女权历程和女权思潮展开全新的历史诠释。 这本论文集是历史学、文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交叉冲撞的成果,是对近年来中国近代妇女史和女权主义研究的一次小结。在编辑过程中,文稿基本按9个专题组织,但专题的名称未必与相应的每一篇文稿内容相符,所有文稿的排序也与大会交流的顺序有所不同,不当之处敬请谅解。王政、高彦颐和刘禾三教授的“铿锵三人谈”作为代序,提出了很多值得深入思考与继续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和新领域。鉴于论文集无法反映大会全貌,书本所附大会综述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包括论文的基本观点、评论者和其他与会学者的即兴发言。 、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在上海召开,其中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殊属不易。2004年6月,来自10个国家与地区的120余位海内外学者共襄盛会,令大会成为百年来在中国大陆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准的关于中国女权主义研究和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我们得到福特基金会和香港乐施会的大力支持和慷慨解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的举办和论文集的出版,最应感谢密西很大学王政教授,她多年来无私地奔波于大洋两岸,为了推动中国的社会性别研究,她对本次大会的每一个环节——发起、募款、组织、主持、评估和总结,都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可以说没有她的执著与努力就没有这次盛会和这本论文集。 还应感谢我所在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和系主任吴景平教授。吴老师对在复旦推动跨学科的社会性别研究眼光独具、身体力行,给予我很多实际的帮助与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史立丽学妹大力支持、高效工作,我的研究生唐春辉同学协助编辑、统稿,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