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酒吧
上海酒吧所代表的空间,不是单纯、被动的地理环境,而是消费主义全方位地进驻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一个绝妙注脚。它一方面向全球化的文化想像敞开了意义的通道,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性知识的重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
棚户区
“棚户区”在近代以来的上海历史中,一直是规模庞大、形态独特的城市贫民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居住的主要是50年代中期以前自全国各地迁徙来沪的下层移民,也有小部分是原来即居住于此的“本地人”和50年代中期以后零星搬入的居民。 本书为“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丛书”之一,通过大量人、事调查研究,阐述了上海市城市贫民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城市社会的转型及其扩充、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演变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如何记录、描述这样一种社会变迁的过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解释、阐述,是需要各门学科从事城市社会研究的研究者们共同努力的艰巨工作。由于城市社会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人口生态、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以及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层面,还涉及到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类型的跨地域、跨文化的共通性,所以,其研究的艰巨性不仅在于这项工作需要有实证性的调查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更需要有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比较研究,包括国际间的、城市间的对照和比较。 -
上海人家
-
上海民间信仰研究
民间信仰习俗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曾受到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关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皆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社角,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其作了研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虽广泛吸收了上述各科的研究成果,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上海地区的民间信仰习俗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我最感兴趣的实为民间信仰习俗的缘起、传承、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因此,本书的研究从区域性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切入的,所采用的主要是历史的方法,所遵循的也主要是历史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作过多纯理论的推衍,运用尽可能翔实而准确的历史资料来揭示上海民间信仰习俗的发展和演变,是本书有别于民俗学、人类学论著的重要特点。 -
乐人之都
本书集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各方史料,全面展示20世纪初至30年代间东方之都——上海的音乐生活。客观、真实,史实性与可读性兼备,获日本“三得利”学艺奖,获日本比较文学会奖。追本寻源、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史料丰富,有助于重新理解、认识音乐史。 本书以清末明初由宫廷范围的基督教音乐导入为端绪,通过初期的留学热、学堂乐歌的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逐渐将焦点引向当时西洋文化最集中、音乐活动最活跃的东方之都——上海,以全面展示二三十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事件、人物,侧面勾勒出我国接纳外来音乐文化的缩影。本书图文并茂,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认识我国这一时期的音乐历史。 -
上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