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是我国第一部以故事形式系统介绍世界史的大型通俗读物。该书100余万字,取材真实,知识广博,故事生动,自上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畅销20多年,重印40余次,发行140余万套,哺育了一代青少年。该书曾被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国家部门及京、津、沪、云、贵、川等省市多次列为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并曾荣获“全国中学生最爱读的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在青少年读者中有广泛影响。一些专业人士也认为,这套书知识面广,又十分吸引人,是一部“形象化的世界小通史,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更是帮了一个很大的忙”。 《世界五千年》原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现应原书作者的要求,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隆重推出“新世纪版”。原书作者之一顾汉松先生已去世,新版在原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调整,对内容作了全面的修订,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包括扩展现代部分,使之延伸到20世纪末,大大增强了时代感。 历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只要你们有决心、有勇气去打开它的大门,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便会向你迎面扑来,使你受到莫大的启发和鼓舞。我们衷心希望,《世界五千年》这部历史故事书,对提高读者学习世界史的兴趣,增进世界史的知识有一点帮助。本书的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为世界古代、世界近代和世界现代三大部分。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可见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朝花夕拾》,约请青年插画师绘图,图画饶有趣味,装帧简洁大方,更接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口味。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选录了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朝花夕拾》结集中的一些精彩文章,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 -
朝花夕拾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个版本的《朝花夕拾》做了去政治化的尝试,真诚感受鲁迅作品的丰满原貌,精选《鲁迅全集》中亲切好读、文字优美的散文48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 活生生的鲁迅如此可爱,你本该更早喜欢。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于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父亲的多病和家境的败落使童年时的鲁迅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使他较早地体验了世态的炎凉。六岁读私塾,一八九八年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次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一九0二年赴日本,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创作了名诗《自题小像》。一九0四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因痛感医治愚弱的国民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从事文艺活动。一九0八年,鲁迅参加革命者组织的“光复会”。同年八月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一九一二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后到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长,后又升为佥事。一九一七年因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愤而辞职。一九一八年一月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发表《狂人日记》。一九二三年出版《呐喊》,其中收集了《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一九二0年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典文学,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小说旧文钞》、《唐宋传奇》等。一九二五年支持、领导了《语丝》的出版,主编《莽原》。一九二六年,因受当局压迫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创作了《汉文学史纲要》,以及《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五篇。一九二七年一月,到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同年辞职,抗议蒋介石叛变革命,这时创作了一些抨击性的杂文,后收在《而已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