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后欧洲史
汉娜•阿伦特在1945年曾说过:“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 而占主导地位的战后欧洲史书的内在主题,却是用一种自怡自乐的甚至抒情的方式来尝试叙述1945年之后欧洲复苏、像凤凰一般再生的故事。 托尼•朱特坦率地提供了一种对晚近历史的个人解说,填补了上述主流叙述的空白。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战后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面貌,描绘了人在这段风诡云谲的历史中的活动轨迹。这是长期以来笼罩在沉默里和不在场的故事。现在,作者说:“到了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了。” -
英语民族史(全四册)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最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这是一部欧洲人写给欧洲人看的人文知识通典,全书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修养?比如在社交生活中,为什么必须知道莎士比亚和梵高,却不必知道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人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你的生活,但一定可以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让内心更丰富、让你的人际交往更愉快。 许倬云秦晖等推荐 -
罗马史(第一卷)
《罗马史》新版与前一版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指头两卷,其所包括的时间为罗马国家的最初五百年。在实史开始之处,它就由于自身的缘故,决定和安排了表述的内容和形式。对较早时期,由于史料出处的研究并无界限,以及史料的时间难以确定和互无联系,历史学家所遇到的困难在于,他很难使别人满意,肯定也不能使自己满意。尽管《罗马史》(第1卷)作者曾努力于认真克服研究和表述上的这些困难,但是,他在将《罗马史》(第1卷)呈献于公众之前,在这里仍需做许多事情,多处需要修改。一系列新的研究,如关于罗马臣民的国家法地位,关于创作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发展,已按其成果之大小纳入这个版本。此外,许多小漏洞已经弥补,行文普遍改得更为鲜明,内容更为丰富,整个布局更清楚,更加一目了然。还有就是在第三卷中,迦太基战争期间罗马民社的内部关系,不像在第一版中那样,仅作概述,而是依据事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给予应有的详尽描述。 公正的评判者,也许首先是那个已承担解决类似任务的人,将对此懂得去说明这种弥补原是在所必需的,从而对此请求谅解。无论如何,作者怀着感激的心情承认,公众的评判没有强调《罗马史》(第1卷)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而是相反,无论赞赏还是异议,都是针对其中已告结束或已经完成的那些部分。 -
罗马史(第五卷)
第五卷内容主要涉及罗马从共和时代逐渐向君主时代过渡期间的历史,描写了自苏拉死后,罗马各派政治力量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式,特别是庞培,凯撒,克拉苏三巨头之间的冲突与合作。这场政治冲突最终以凯撒的胜利而告终,罗马也因此迈出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重要一步。此外本书还叙述了这一时期罗马的宗教、文化、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
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
被吉本所贬抑的古代基督教,可参看古罗马教父奥古斯丁合自传和对天主的歌颂为一体的《忏悔录》等。至于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承接,启蒙思想先驱孟德斯鸠写过一本《罗马盛衰原因论》,博览群书的吉本是肯定读过的。不过两人的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孟德斯鸠认为罗马之盛是因为共和制度和开明法律等,衰则是君主独裁等造成;他以古讽今,将历史写成政论,通过此书第一次概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来反对当时的专制暴政。 沿着此类思路,启蒙运动影响所及,第一个伟大成果是法国大革命。在这一事件上,到底是由英国式自由文明浸淫出来的吉本,与法国思想家们分道扬镳了。对此,很多人感到可惜和不解,如《吉本自传》的中译者戴子钦说,吉本在评价历史时首先强调独立和自由,但在现实中却保守、落后、反动,最突出就是对法国大革命强烈反感,反对民主。鲲西《罗马古寺旁的沉思》也说,从吉本“对柏克《法国革命感想录》热烈的称许已可看出他对法国革命所怀的恐惧了。很难想像一个对千年以前罗马帝国兴亡的命运如此热烈关切的人,会对发生在自己时代的事缺乏历史的清醒认识。”指这是吉本的“狭隘或局限”。今天我们已能从不同角度重新看待法国大革命和柏克等,对吉本是否明于史而昧于时,也就另有所思量。以我粗浅的了解,很喜欢吉本的平和、通达、理性、睿智。这样一个看透了历史更替、帝国兴衰的人,会对现实不清醒?的确“很难想像”。也许正是他太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