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

屠格涅夫

文学

屠格涅夫 俄国文学

2011-4

长江文艺出版社

目录
贵族之家前夜附录
【展开】
内容简介
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他的作品在我国,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一样,从来都畅销不衰。这里给您提供的,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贵族之家》和《前夜》。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_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屠格涅夫说:“……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和他本人的喜爱并不符合。”终其一生,他的确是坚守了这样的创作原则。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成果丰富,题材涉及俄国和西欧的广大地域,写了从最贫苦的农民直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体裁也是多种多样,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日记体小说,微型小说,剧本,抒情诗,叙事诗,诗体小说,笔记,杂文,散文,散文诗,论著,评论,书信等等,实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入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屠格涅夫身为俄国贵族,但是他从不认为贵族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阶级。《贵族之家》这个书名如果直译,应是《贵族之窝》(书中也曾反复出现过“窝”这个字眼),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生动真实地看到,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俄国的老一代贵族怎样在他们的窝窠中苟延偷生,而新的一代又怎样在拆毁和改造这窝窠,使自己从灵魂到肉体都能随全体俄罗斯人民一同进入新时代。而新与旧的斗争往往又体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这窝窠的内外和周围又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这里有别斯托夫家和卡里金家那些老的一代,有苏洛奇卡和莲诺奇卡等新的一代,也有潘申、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米哈烈维奇、丽莎和拉夫列茨基这些中间的一代。尤其是这中间的一代,他们身上正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旧的矛盾。于是故事便主要集中在他们身上。 拉夫列茨基是故事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不甘于旧生活的束缚,满怀新生希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尽生活折磨,处处碰壁,痛苦一生的人。他的悲剧遭遇是时代给予他的,他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主要的特征。他是一个当时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为数很多的“多余的人”。他思想多,行动少;顾虑重重,举步维艰;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却很少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欲爱不能。欲恨不能,似乎终身都被束缚在环境、教养和时代以及他自身所加给他的枷锁中。到最后,眼见新一代人欢乐歌唱,只能自嘲似的说一声:“你啊你,孤苦伶仃的老年!赶快燃尽吧,毫无用处的生命!”屠格涅夫在这个人物身上对这一类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不过,我们从《贵族之家》中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批判多余人的同时,仍然对他们比较公正,他并没有把拉夫列茨基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作品中所描写的拉夫列茨基与米哈烈维奇和潘申这两个人的矛盾值得读者留心。潘申无疑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从他的渺小卑微之中我们可以对比地看到拉夫列茨基(或者说所有多余人)的高大之处:屠格涅夫本人是一个西欧派自由主义者,而他笔下的潘申这个卑鄙下流之徒竟也是一个西欧派,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钦佩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真诚的公正。而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则是作者有意写来传达时代与历史气息和衬托拉夫列茨基的。这位兴奋、夸张、浮躁同时又善良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派拉夫列茨基之间那一整夜的争论,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所想要在这本书里表达的东西。很多人在读这本书时往往忽略了对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加以思考。 丽莎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深沉、严肃、忠实、纯洁、善良。她身为贵族小姐,却和普通人之间并无间隔,她笃信上帝,最终成为一名修女。她对祖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热爱,让她和拉夫列茨基在心底里有了相互靠近的基础。可怜她一生一世只享受过那么一点儿爱的甜蜜,只在自己所爱的人怀抱里停过几分钟,只得到过他的一次短短的亲吻。当她知道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又来找到拉夫列茨基时,她连再让他拉一次手也不同意,为的是保持自己良心的洁白和对上帝的忠贞。在这里,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丽莎这个人过于固执、简单和迂阔,是她给她自己也给拉夫列茨基带来了这样大的(也许是并无必要的)不幸?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正是缺少像她这样真挚、顽强、坚定、单纯的人吗?是的,丽莎只是一个屠格涅夫笔下的理想少女,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写到这里,真觉得屠格涅夫不应该让丽莎的灵魂和身体披上那样一件沉重的宗教的外衣,这件外衣过分地遮盖和压抑了她作为人的自然本性,未必只有成为一个宗教信徒,一个人才能拥有这样完美的人性。 与丽莎强烈对比的是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科罗宾娜。这个浅薄、放荡、狡猾的,以追求肉体满足为人生唯一目的的女人,让人读过对她的种种描述之后禁不住一阵阵恶心。作家巧妙地把她安排为拉夫列茨基的妻子,而让丽莎成为拉夫列茨基真正所爱的人,又让那位丽莎的热烈追求者潘申最后和她勾搭成奸,形成两两交叉又相互对比的一个四边形。这是屠格涅夫这位作家艺术技巧高明之所在,也可见这位作家写小说时的良苦用心。 《前夜》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中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的一部;同时,它也和《贵族之家》一样,不仅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极其优美动人。它写于1860年,而1861年沙皇政府就在客观形势的逼迫下宣布了“农奴改革”,因此,作家所描写出的恰恰是俄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夜”,女主人公叶琳娜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精神觉醒和争取自由、争取解放的渴望心情。叶琳娜所钟情的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是一个保加利亚革命家,他性格坚定,目标明确,心头充满着民族解放的激情,这正是当时俄国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青年人所共同拥有的思想特征。这种自觉的英雄人物,正是当时俄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人。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表明解放运动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渐由少数出身贵族的革命者转为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小说发表后,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立刻写了他那篇著名的文章《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他激动而兴奋地写道:“我们不会等待很久的。……前夜离开,随之而来下一天总是不远的,总共只有一夜之隔吧!……”他这话等于是说,俄国社会马上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动,而屠格涅夫的小说正是在预言这种变动。 但是,屠格涅夫虽然用他的作品客观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真实,而他本人的思想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这里恰恰表现出文学艺术和形象思维的伟大力量,出现了有趣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他竟然拒绝接受杜勃罗留波夫的结论,并且要求《现代人》杂志(俄国的代表当时先进革命思想的刊物)不要发表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我不想像前一部书一样在这里一一分析,读者参照以上所介绍的时代和文学历史的背景自己就可以有所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屠格涅夫本人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著《六部长篇小说总序》,其中有很大一段文字谈到《前夜》人物的来历,我们把这篇名文也附在书后,请读者参阅。 不过,在这里,我想就屠格涅夫小说总体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再说几句话。屠格涅夫所有的小说都是爱情小说。爱情本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阴阳、正负、男女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相吸,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构造的基础,文学既是写入的,便首先自然而然地要写到人的爱情。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长于写爱情,否则他就不是一个作家。然而屠格涅夫这位作家与众不同的是,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位最长于写爱情的作家(这就等于说他是一位最有本领的小说艺术家)。读了屠格涅夫的小说,你会体味到爱的甜蜜,爱的苦楚,知道恋爱中的人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了解爱情发展的曲折和变化过程。屠格涅夫能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什么是爱情。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恋情,英沙罗夫和叶琳娜的恋情难道不让你心灵激动吗?至于他们的恋情到底是怎样展现的,请读者自己去阅读,并在自己的阅读中得到享受和启发吧。 其实,屠格涅夫对爱情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悲观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在屠格涅夫笔下,爱情的力量往往被夸大,往往是爱情支配入而不是人支配爱情;爱情往往不给人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痛苦。有趣的是,屠格涅夫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另一位与他基本同时代的、也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一英国的狄更斯,在这一点上却几乎相反,一个专写爱情悲剧,一个则专写大团圆。恐怕很难说他们当中哪一个全对,哪一个全错。但就《贵族之家》和《前夜》而言,这两对情人的恋爱结局是合乎人物性格特征也符合生活客观规律的。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授、资深翻译家 智量 2006年1月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胡月正传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117金屋藏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陈氏的小名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117金屋藏娇
  • 奇-702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希特勒的消防员-曼施坦因》在二战中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中,曼施坦因无疑是其中最富有才华的一位。与另外两位来自平民阶层的将军不同,他出身于贵族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任希特勒的消防员-曼施...
  • 灵漪dancer的评论
    有点不太通顺 无后期《李世民传-一家室和少年时代1贵族之家》李世民传-一家室和少...(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M-Minger的评论
    做了一场背景发生在欧洲19世纪的梦 一个贵族之家 还有玄幻是为啥 然后 大小姐是个bitch!
  • 察察ccc的评论
    正去割草的农人显然并不幸福,他那个对生活并没有多少要求的母亲,更没有获得过真正的幸福......(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 門三草容丶的评论
    墙面上斑驳的瓦片砖,带着岁月流逝后的沧桑痕迹。不免让人想象明清时代贵族之家高耸的屋檐上片片青瓦,大气而古朴。\n
  • 耐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评论
    一整天都在到访谁家谁家,美少年之家金色小爱神之家贵族之家blablabla…远远地看了维苏威火山一眼,火车上看到了那不勒斯的海。庞贝以前应该真的很繁华吧。 意大利·庞贝古城
  • 听剑楼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淘书”奇遇(三)》安徽文艺出版社八十年代出版的不定期丛刊“外国中篇小说名著选”,由张英伦先生担任主编,一共出版了十册。这套丛书按顺序排列如下:第一册:《贵族之家》;第二册:《少年维特的烦“淘书”奇遇(三)
  • kelakela大波妹妹店的评论
    我可真是嫁了一个贵族之家呀。
  • 轻吻生活的评论
    总是期望灰姑娘的幸运的人却也忘记了灰姑娘本身也是出身贵族之家,不然怎么会有王子的邀请函。只有努力才配拥有幸运,不打磨怎么会闪耀。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