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渊源

刘绪源

文学

文学研究 刘绪源 散文

2011-1

上海文艺

目录
序/鲲西 上编 一 “谈话风”的诞生 二 文人传统与创作生命 三 一清如水 四 尝鼎一脔 五 在人世的大沙漠上 六 “苦雨斋”的文脉 七 给他们的好世界留点缺陷 八 “鲁迅风”妙处再探 下编 九 林语堂与“礼拜六” 十 文学市场与幽默实验 十一 从《人间世》到《宇宙风》 十二 京派散文:“即兴”与“赋得” 十三 女性散文,及散文之大小专杂 十四 新散文的危机与回归 十五 谁是五四新文学的对立面 十六 臆想明天的散文及研究 跋 【附】作家、作品、报刊名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今文渊源》是一本有趣的、可轻松阅读的“散文史论”。作者潜心十年,对中国白话散文自五四至今的发展作了一次梳理,以“闲话”笔调娓娓道来。“上编”从“谈话风”入手,围绕胡适、鲁迅、周作人三大重镇的不同特色,逻辑清晰地阐明了白话散文绵延有序的思潮源流:“下编”涉足“消费性”一面,细致剖析与林语堂有关的三种半月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探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衍变,并结合编《文汇报》散文副刊经历,论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散文、情感散文、小女人散文、文化大散文等的“中兴与没落”。引文经典、例证鲜活,让读者在品味之余,形象地感受白话散文的渊源与流变;视角独特、创见颇丰,对白话散文的走向提出了较有价值的设想与展望。正如鲲西序中所言:“本身不是文学史,但它的视点将来必有助于文学史的编写。”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图图的猴年马月的评论
    正是纯文学散文观念的制度化,散文中纪实性、学术性、思想性等因素被弱化,甚至被视为制约散文文学性的东西,而这些又都是散文真正打动人心,计入现实的力量的来源,是散文的风骨所在。——如此别扭的一句话,语出《别样的散文史论-刘绪源的<今文渊源>》
  • 温都博客的评论
    能“歌”的诗与“诗”性的歌——中国现代歌诗刍议(二)_在中国悠久的诗学传统中,诗与歌长期并称,足见诗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今文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网页链接
  • 戴老鼠的评论
    刘绪源先生在《今文渊源•一清如水》中讲到“胡适从来没有正面谈论儿童文学的话题”。钱理群先生《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第四讲》,提到胡适在《童话评论》(赵景深编,1924年)中发表过一篇《儿童文学的价值》。没见过《童话评论》,不知是否的确。总之有一处说法不确罢。《今文渊源》很值得读第二遍。
  • 松山书庐的评论
    #书悟#和老先生谈话,谆谆教诲,劝我多写散文。先写好散文,再揣摩书法。并要选几家深入去看,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汪增祺、钱锺书杨绛夫妇等。近读刘绪源《今文渊源》,小书大义,对文章趣味也颇有心得。如欲探究竟,仍需多读大家原著。
  • 松山书庐的评论
    #书摘#刘绪源《今文渊源》:这里所说的“文人”,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即以完整的个人,对应较为完整的文化。一旦将他们限制起来,割裂开来,以他们的某一方面的能力适应某一方面的工作,尽管他们也能做得好,但他们的魅力也便消失殆尽…定庵诗中的“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说的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 蔚蓝色的猫A的评论
    刘绪源《今文渊源》里说:“胡适的文章是为广义的学生而写,周作人的文章是为自己的同道而写,鲁迅则更多地是为他的对手而写的。”
  • 孤心俱乐部的评论
    #尚书公案# 因为清华战国简的发现与整理,千百年来狼烟不断的《尚书》版本问题又再次被挑起战火。个人认为,若能将书经的成文历史与渊源脉络好生梳理一番,就应该了解伏生口述今文版、孔壁逸简古文版和传世梅献混合版这三大来历,以及穿插其中的各种轻重轶事。准与原理以考原经,既非滥情也非拘义。
  • 燕妮和她的朋友们的评论
    真正的大文化人的确不同于公共知识分子,他必须有思想,也必定伤时忧国,但又不只专注于政治,它要更为丰厚、滋润,更强调学养与境界,强调学问的共通性与人性的完整性,当然,还离不开趣味。——《今文渊源》
  • 像玉的石头Rain的评论
    昨天晚上“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上讨论课,讨论刘绪源新作《今文渊源》。在场的有一名访问学者说起自己读周作人散文的经历,说当年她的老师也很欣赏周作人,讲周作人的散文,但是她还是不喜欢知堂散文。她话音未落,我们的黄开发老师用少有的激动语气说“那是你的老师讲得不好。”
  • 小鸣在路上的评论
    6.《今文渊源》,刘绪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7.《夜莺的歌唱》,程玮,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8.《语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9.《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10.《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