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是63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 “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藏于摛藻堂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世间孤本。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京城再遭劫掠,《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或存或亡竟至毫无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画杂物放置在一起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所幸该书不仅完整无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又把《荟要》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500册由于《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四库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有着《四库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月隐寒霜的评论#月隐寒霜藏书# 00088.关尹子2卷.周.尹喜撰.宋.陈显微注.明.杨慎等批点.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藏金镶玉本 网页链接 访问密码 3adf
-
游人不至的评论关尹子颂“圣人之道”,庭坚移施人事,等盆鱼于磨牛、磨蚁,变赞词为憾词,如《叹乃歌》之二:“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成功黍一炊”,又《去贤斋》:“争名朝市鱼千里,窥道诗书豹一斑。”皆谓奔波竞攘而实则未进分寸,原地不离,故我依然。
-
猜谜解语的评论新论语:无论是学习或者处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其必然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到圆满! ——关尹子教射——列子学射中,请教关尹子。子问中何故?对曰弗知之。退而习三年,再报已知之。子曰非独射,家国皆如此!摘自【列子-说符】改编
-
墨水三方的评论《关尹子》: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金刀兵铁。看来我是好义者,天天梦到打打杀杀一枪一个准儿!
-
无忧谷-无忧的评论刘长真喻性为土。喻命为水。性命相见如水土和为泥。造成器物。若未经真火煅炼。土再见水。复化为泥也。如砖瓦曾经火炼。千年不坏。何况性命炼成至宝。 关尹子云。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 《脉望》五
-
玄微vi的评论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
一休的微博的评论关尹子,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度,名喜,曾为关令,与太上老君(即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
-
敬Julia的评论《关尹子·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
-
娜丝金卡的小屋的评论少言者,不为人所忌;少行者,不为人所短;少智者,不为人所劳;少能者,不为人所役。——《关尹子》
-
道家圣人子列子的评论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