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船来航

[日] 三谷博

历史

历史 近代史

2017-12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前 言/1
·
第一章 近世后期的对外政策/1
一 向“幕末”型政策转变/1
二 19世纪初期与俄国的紧张关系/11
·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对外认识/18
一 “锁国”意识的扎根与攘夷论/18
二 海外情报的收集/23
三 天文署与学问所/30
·
第三章 天保改革、鸦片战争、信息收集/40
一 江户近海的海防调查/41
二 从撤销驱逐令到拒绝开国建议/48
三 海外信息的收集与传播/55
·
第四章 举步维艰/59
一 恢复驱逐外国船只令/60
二 探索幕府与大名之间的协调之路/66
三 处理对外关系的三种意见/75
第五章 西洋各国的亚太政策/82
一 俄国、美国、法国、英国/82
二 美国的横渡太平洋计划/86
·
第六章 佩里的到来/97
一 苦于出路/97
二 佩里舰队出现/111
·
第七章 应对佩里再度来访与推迟答复的策略/135
一 应对佩里再度到来的策略/135
二 俄国使节的到来与采用推迟答复对策/148
三 推迟答复对策的成功/158
·
第八章 接受有限开国以及条约的多义性/169
一 开放港口=接受有限开国/169
二 缔结琉球美国开港通商条约/189
三 条约的多义性/192
·
第九章 开港条约与国境问题/209
一 日英条约/209
二 日俄和亲条约/222
·
第十章 义无反顾/243
一 承认通商与采取稳步开放措施/244
二 通信与通商条约的签订/256
·
结 语/267
参考文献/275
译后记/283
【展开】
内容简介

“黑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德川幕府决策层是如何做出艰难决定的?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的两个民族首次相遇开始谈判时,面临怎样的困难?因翻译人员语言沟通不畅或者故意隐瞒真相又引发了怎样的摩擦?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三谷博教授在本书中从独特视角出发,依据大量史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重写了这一段历史。全书论证透彻严密,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日本幕末开国史实的重要著作。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优游卒岁的评论
    三谷博并未从整体脉络上把握此事件,也未对细节绘声绘色地描述,而是太过于琐碎,纠缠于一些细微末节之上,这些也许确实是三谷先生的新发现,对佩里来航事件的深入研究或有益处。但在本书中过多地纠结于此,却让读者真正关心的事件消隐于其后,阅读节奏也时时被打断。书中各章节标题,也是颇多学究味,像是一篇篇学术论文的题目,令人望而生畏。
  • 维舟的评论
    对幕末日本在面临危机时的应对分析缜密,也很好地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从而解释日本为何能迅速做出这样的结构性转变。不过,相对淡化了日本能这么做的“幸运”因素:日本地理位置的偏远、列强对它兴趣寡淡,打开它国门的是美国而非俄国,以及美国内战的恰好爆发。变革的某些条件早已存在,只是在特定状况下被“激活”,此外就是运气和具体应对了。
  • 米色努斯的评论
    对开国的庆幸,和对满洲的惋惜,和尼克松来华时中国人的色厉内荏一个德行,东亚一家亲。
  • 微笑迦朵的评论
    2018年读书093。启微系列第一本。黑船来航,如同鸦片战争一样,于我只是大事件年表中的条目,里面的细节,一片空白,故而所读皆新鲜。晚期幕府对待外国的态度,以及锁国政策的维系看上去都没有什么清晰的外交观,而只是内部政治的外反应,这或许是长期封闭环境下的“政府”的特征?而继起的明治维新,由把这股外力用以击碎内部的力量,并使得这个东方之国,来了个幅度极大的转身?——需要继续阅读学习。另外,书里多次提及的翻译错误算是字面意义的“迷失在翻译中”的表现了。
  • 白鹇的评论
    黑船来航前日本的异国情报收集、知识分子危机感的部分最精彩。
  • SpeakNoEvil的评论
    日本与西洋两个视角交替来书写开国史,对语言翻译、地点选择、条约措辞等细节的讨论很有意思。
  • Iserlohn的评论
    基本上如同大多数日本近代史研究的著作一样,充斥着史料的排比与堆砌而缺乏足够的分析,直接将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导向昏昏欲睡的深渊。这似乎也是日本近代史学者的通病。近代日本之所以未能步中国后尘,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在清国战败的影响下,明智的选择了避战与应变(尽管应变的时间并不很短)。处于基本平等地位下签订的条约,无论如何要比城下之盟好办许多;而顺应世界潮流采取的主动通商,更使日本没有错过帝国主义快速发展的末班车。
  • 4G小u盘的评论
    文非上乘,史论丰富,受益良多 省图D831.30/9-2 2017
  • 惠山老翁的评论
    整体不错,不过翻译上似乎还是有些问题,例如第20页引用《锁国论》的序言就采取了直译,而没有核对原文语句,甚至出现了史实错误(不太确定三谷博原书是否就已存在误读):倒数第三行写道“坎培尔惊叹志筑忠雄像明朝人和朝鲜人那样,‘虽为异邦人,却精通我国的事情’”,其实只要看一下大田南亩的汉文序言就知道,上述说法只不过是作序者的个人见解,并非坎培尔的见解,因而序言结尾才会表示“后之君子一读斯书则其于忧国万分之一庶乎免乎素餐之诮云尔”。
  • 地中海胖叔的评论
    聚集于日本,深度不错。可惜对于美、俄、中同期的情况缺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