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合作

迈克尔·托马塞洛 (Michael Tomasello)

心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科普

2017-6-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类为什么要合作
第一章 生来助人
帮助| 告知| 分享| 互惠和规范
第二章 从社会互动到社会制度
协调与交流| 宽容与信任| 规范与制度
第三章 生物学和文化的相遇
第二部分 论坛
人类是如何演化为利他物种的
从“好孩子”到人类的友善
我们远不是这个星球最合作的物种
人类独特性的解释
致谢
译者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人类是天生友善的,还是生而自私凉薄?

关于人性源起的争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如果你不小心掉了东西,一个两岁的孩子很可能帮你捡起来,这并不是一种习得的行为。他发现孩子天生就是合作者,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及文化的塑造,他们想要提供帮助的愿望几乎是反射性的。他们更加有意识的成为团队,表达共同的期望。

合作的出现让人类成为一个自然天性与习得行为的有机组合体。托马塞洛对幼儿和类人猿的研究帮助我们识别人类潜在的心理过程,解释人类早期的复杂协作,了解我们独特的文化组织形式。

【中文版序言】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知识体系中的个体主义导向已初见端倪。它不仅影响了哲学,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世界中的分析取向,也浸染着19世纪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舞台的心理学。

然而,这种形势正在发生改变。在哲学界,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一种新的范式的涌现,它尝试对人类的共享意图(或称之为集体意图)进行描画。诸如John Searle,Michael Bratman和Margaret Gilbert这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都加入了这一行列,并部分揭开了相关活动中涉及到的参与方式。而与之密切相连的人类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充满了个体主义色彩,但背后社会关系、文化习俗、规范和制度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本质上,人类独特心理的深层结构是浸染着很强的社会性成分和文化底色的。

在心理学界,这种变化由演化取向推动。对比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的演化会清楚的发现,其间涉及到的重要差异都源自人类的独特互动形式,尤其是人类乐于从事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也包括人类独具的合作性交流。其使得人类群体可以借助合作创造出任何个体所无法独自创造出的各种事物,这在电脑和摩天大楼这类创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当然也体现在更为基础的人类能力当中,如习俗性语言交流和借助道德准则进行的自我调节。

《我们为什么合作》以2008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泰纳讲座”(Tanner lecture)上所讲内容为蓝本。当时的讲座主要针对一般性听众,其核心观点在于相比其他灵长类,人类具有超强的合作性。幼儿似乎天生就会合作,实际上,成人的社会化引导和训练并不会在其间起到多大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成人的社会化训练是不重要的,它确实重要,但只是对那些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儿童可以不避困难去帮助别人达成目标,也可以和他人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他们在此类任务中表现出的一般性合作天性并不是社会化训练带来的。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研究都致力于描述人类的这种适应合作的独特方式。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面向的读者更多的是学术界同仁。它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思维的独特形式立足于灵长类思维(类人猿问题解决情景中也会进行思维推理),但随着演化的推演其又逐渐超越灵长类思维。使人类思维得以超越的原因在于社会过程的融入,社会性成分和交流成分的参与使得人类有能力形成视角性认知表征(同一动物即可被称为狗,也可以被称为宠物)和进行递归思维。那些管控推理过程的规则,例如不要自我矛盾,扎根于社会这一统一整体,本质上,是它们限定了某一文化背景下何为理性。本书以暗喻开头,指出人类思维就如同一个爵士乐演奏家私下里即兴表演一个新的曲目,无可置疑,这是个体活动,但如果没有创造乐器、乐理的先辈以及构成制作音乐过程中重要一环的观众,这个所谓的“个体活动”就无法实现。

我不是跨文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但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研究,我知道连同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都更偏向于集体主义,而这同我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文化环境并不一样。所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我这里的很多观点可能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如何,我仅着眼于论证相关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希望即便对于饱受集体主义思维和行为方式浸染的东方读者来说,也能在同人类社会互动和思维这些基础过程相关的问题上有所启发。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阿花今年不止28的评论
    富有思想深度的好书,谷歌学术显示引用次数1300+ 作者Tomasello大写的牛!他探讨问题的角度,研究设计都很精彩!特别想看那些脚注里的参考文献原文。私以为第二部分”论坛”也很精彩。就像发表在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上的文章,不迷信,不盲从,大家都有支持自己观点的科学证据,也都互相尊重对方的推论。翻译有些语用习惯的问题…有一些英文式的中文…其实当当上好多人买了这本书,可是豆瓣上还没有形成讨论…心理学脱胎于哲学,作者和讨论者对哲学论著的引用可窥见其底蕴深厚…让我更是感慨自己的无知与浅薄了…
  • 上山打恼虎的评论
    读到书中的这些实验,第一次感觉婴孩真是善良可爱乐于助人。后面一篇同行谈到,虽然只是12个月的婴儿,也可能被父母的行为影响过理解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一种“输入”)。人之初是否性本善是个永恒的话题,托马塞洛起码给出了回答的一种新角度。再也没有比有理有据的性善论更治愈人的东西了!
  • 恶夫的评论
    一本小册子,读过作者之前的作品所以容易进入,通过婴儿与黑猩猩实验研究利他与合作。正文后其他人的评论是很好的拓展,尤其是不同意见的评论。
  • 琳琳琳小姐的评论
    有些文绉绉,术语多
  • 寒寒寒蛩的评论
    见识到了顶级心理学家的研究和前沿理论的发展、讨论,真是让人满怀憧憬。托马塞洛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真有一套,两个以人名命名的假设把四位大佬都吸了进来,一人一篇文章放进了《论坛》部分哈哈哈!
  • 画眉草的评论
    比较简易,内容也少,适合作为共享意图入门读本。说起来托马塞洛还真喜欢3这个数字—— 助人行为:请求、告知、分享; 社会制度:协调与交流、宽容与信任、规范与制度; 思维:认知表征、模拟推理、自我监控 共享意图:个体意图、联合意图、集体意图 “小生境”也蛮可爱的一个术语
  • 黑烟的圈的评论
    一刷,2020第六本。人类的智能本能就有反自然的特质。所以有些观念说人类是外星生命和地球生物的结合。 为了证明人类的特征:互助和建立社会制度。文章更多提及实验的结果是人类婴儿和类人猿的对比。大胆假设:人类之所以天生互助和乐于建立社会制度。也有可能人类们来源于一个本体。人类只是某个智慧体的分裂体而不是复制品。
  • 光影尘迹的评论
    标准七。托马塞洛利他合作研究科普简述。包含幼儿天生助人,而后在社会规范中习得自我利益;合作源于演化偏好(动物是裙带关系),依赖联合(目标)协调,递归读心的共享意图,宽容,规范(合作性.一致性)。 181021毕,计2h,读过1.0。 一本面向大众的精炼小书,行文流畅简洁,内容深刻详尽。托马塞洛的实验让人敬佩,给人新思路。另外,第二部分论坛也非常值得阅读,同行评议,客观公正,金点频出,尤其是spelke补充的好(其实是自卖想法了)。围绕合作,多方碰撞,甚是精彩。同时推荐托马塞洛的其他书,一览实验的大胆与魅力。
  • 左右互搏的评论
    合作倾向或许真是人类的独特之处。
  • 张萌萌是也的评论
    人类就是喜欢合作,乐于奉献,写进DNA了的!这书太难理解了,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