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

程乐松

文化

哲学 宗教

2017-3-1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序言(王宗昱)
第一章 纷繁、不经与“可理解”的道教
纷繁与不经的道教:学术叙述的挑战
可理解的道教:观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 言道与术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间
不言之教:老庄的神秘主义底色
默契与术道:道家思想信仰空间的展开
第三章 从政治神学到不死实践:宇宙图景的神秘化
时空、宇宙与天地:简要的语义分析
术数与天文:天地与时空的通识
创世与洞天:道教化的神秘图景及其信仰价值
第四章 告别“信史”:道教历史的叙述与诠释
神圣与客观之间:道教历史的双重叙述
拼图与融入:诠释性的历史叙述
第五章 融摄与排异:神秘主义的两种向度
神秘主义:语义学进路的分析
不言之教:诗性的融摄
秘而不言:排异的神性
第六章 道体与体道:身体的双重角色
从概念到隐喻:道教身体叙述的思想语境
道在一身之中
体道:身体与生命的不朽
第七章 病体与仙体:病理与不死之道
医道同源与中医的身体观
身体与中国古代医学的建构
病与仙:道教的疾病生理学
第八章 存思的内景:身体切近神圣
洞彻朗照:从内景到身神
切近超越的身体:存思术的道与理
第九章 以身显道:作为身体实践的科仪
道教科仪研究的身体视角
程式化的身体与行动:科仪的秩序感与弹性
以身显道的科仪实践
第十章 以死长生:不死之药的观念与技术
从服食、黄白到外丹:观念的杂糅与变迁
烧炼:仪式化与神秘化的外丹
以死长生:信仰观念中的丹与毒
第十一章 鬼之仙途:陌生的焦虑与被消解的死亡
鬼的双重意义:陌生与死亡
疫病、鬼祟与击鬼:生活中的信仰技术
仙途:咒鬼、鬼仙与炼度
第十二章 算命:我命、承负与不死
从宿命到我命:神秘的观念张力
承负与玉籍:不死的可能
第十三章 内蕴超越的日常:中国信仰体系与道教的本土性
秩序的神圣性:日常的超越性
不死、礼乐与生活:道教本土性的诠释
结语 边缘的纹理:道教研究的观念史视角
观念史叙述的价值
边缘的纹理:观念激发理解
参考文献
【展开】
内容简介

对道教的学术研究兴起于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这百余年的传统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渐被固化为迷信、愚民实践、缺乏宗教传统的神圣性及缺乏原创性等,这些刻板的印象严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价值。本书从观念史的视角入手,聚焦于神秘主义、身体、不死这三个核心概念,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及生活世界出发,诠释了道教在中国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后的理路。这种“同情理解”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弥合历史与信仰之间的巨大鸿沟。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的评论
    老实说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课稿上交国家项目,所以正确名称大概是《道教研究要用观念史及你们可以写论文的专题·概论》,使用方法为:各专题如病/仙体及仪式为“身体”两面、内景、鬼、命学如有兴趣请按注索骥所需文献……
  • 小祁的评论
    补标。形式上来说,个人感觉是很严谨的当代学术论文写作;内容上初读其实没啥感觉,或者觉得反反复复都是形式讨论完全没内容,但自己读道藏写论文的时候回过头看就会觉得,程老师还是厉害。程老师自己强调道教学者不能只专注内容研究而回避理论建构,此书则集中体现了这种努力,铺开了很大的框架,内容性的细节的梳理分析被大量牺牲掉了。
  • 巢旸逡仲菽稷的评论
    在百廿庆的一个人文学科论坛上,主持人用非常诙谐的介绍引出了程乐松,然后程老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了自己研究道教的心路历程,全程笑点。程老师笑称自己的办公室被大家建议尽快办成炼丹房,细一想钻研人文学科的快乐,莫过于蜗居在燕园的一个小屋里,沉浸在史料和思考中,就像当天叶朗先生讲的那种所谓纯粹为了研究学术而研究学术的行为,择一事爱一生。这本书是我借着热乎劲借来看的,我错了,这本书以我的知识面,完全无法望其项背
  • 正太就是个弟弟的评论
    写作风格确实太……
  • 惟文字间的评论
    通篇云山雾罩。
  • 真是个好名字的评论
    就我个人来说,本书对我可是受益匪浅,而且阅读本书也是一次乐在其中的探索之旅。
  • 三清喵的评论
    与其说是观念史学,不如命名观念哲学。通篇云遮雾绕,满目逻辑推导。
  • 弃号了的评论
    好喜欢
  • 纸塑灯的评论
    ①学术史梳理当然重要,汉学家牵出的话题也值得检讨;但太长。②相当注意潜在的反论,但事实而非观念层面的点反而有时论述起来有些随意?③不过还是不容易…
  • 白爾雅的评论
    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