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

谭同学

文化

社会学

2016-12-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程村示意图
亲属关系图
前 言
第一部分 文本
第一章 理学古村
一 旧村
二 新居
三 镇官
四 村干
五 族老
六 群众
第二章 集权干部
一 出头
二 回村
三 当权
四 困顿
五 残年
六 盖棺
第三章 农民老板
一 参政
二 脱贫
三 致富
四 享乐
五 安家
六 真我
第四章 知识分子
一 当家
二 黑参
三 温饱
四 宗亲
五 村务
六 身心
第五章 威权官员
一 村企
二 城建
三 掘地
四 政商
五 站队
六 官运
第六章 普通农民
一 自由
二 挣扎
三 公平
四 三教
五 一神
六 性命
第七章 年轻后生
一 投资
二 打工
三 晃悠
四 守土
五 育人
六 命脉
第二部分 阅读
第八章 农工经济
一 小农
二 半农
三 半工
四 发展
五 消费
六 市场
第九章 善恶政治
一 乡政
二 村政
三 自治
四 官治
五 派系
六 做主
第十章 社会分合
一 乡土
二 家庭
三 自我
四 亲属
五 分层
六 结合
第十一章 信仰有无
一 人伦
二 祖先
三 神明
四 基督
五 命义
六 超越
第三部分 反思
第十二章 生活哲学
一 人生
二 圣人
三 罪人
四 俗人
五 病人
六 农人
第十三章 天人之际
一 物理
二 治理
三 群理
四 心理
五 道理
六 命理
第十四章 古今之变
一 双面
二 圣俗
三 受困
四 治国
五 齐家
六 立命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后 记
【展开】
内容简介

不少现代知识人,论及当代农民生活,常指责其物欲横流、政治保守、自我中心、信仰坍塌、只在乎当下……这固有其深刻之处,但只讲这一面,是偏见。事实上,当代农民同时兼具两副完全相反的面孔:为利而“拼命”,但亦不愿被“人欲即天理”的现代经济学“巫术”吞没;试图糅合利益算计与温情脉脉,而常陷入尴尬或犬儒;虚无与超越相悖,却能共生。乡村经济、政治、社会及信仰隐含了诸多悖论,但悖论也为人们以犬儒或包容的方式,将日常生活好好过下去,提供了基本理由。对他们,国治、天下平,才有家齐和身修,最后方得心正。此可谓,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希望的时候,希望才真正赐予了我们!

全书抓住的,无不是深深扎根田野“要命”的问题,同时又直入中国文化的内在机理。这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类学家突破固有民族志描述模式,进行大理论思考的野心,和迈向人类学田野研究高境界的努力,对后学者应有重要示范意义。作者九年磨成此书,痴信“究天人之际”的文字能让汉语读者心有戚戚焉,受过中等以上教育者皆可通阅。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立足于地处华南的程村的众多村民的人生史分析,为读者展现了建国后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程村村民在人生观、情欲观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巨大变迁历程。作者的分析,既基于与国内外相关主题的各类研究成果进行对话,又在章节结构上,吸取了《史记》等中国传统典籍的智慧和做法。无论是文献的阅读量,研究分析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其向太史公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情怀,都让人感佩不已。
  • 子非羊的评论
    作者很有抱负,全书体例有趣,堪称“程村三调”。第一部分刻画村民群像,笔法繁简有度;二、三部分基于经验材料与现有理论对话并加以阐发,文献综述很扎实,可备参考。但总体而言是用材料验证现有结论,创新不太明显,若能如吴飞在序中所说,专注特定问题而非企图面面俱到,会更有理论上的贡献。
  • NADPH的评论
    列传式的民族志有新意,调查也很有意思,但是第三部分"生活哲学""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一些分析有些牵强,作者意欲经济、政治、宗教全方面分析方面,材料自然会显得单薄(所以用了大量的文献综述来弥补)。本书"悖论"一词多次出现,这也许就是双面人的本意。悖论的产生自然是因为乡村的转型。既然可以转型,自然农民在悖论中作出了选择,即使"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对于过去那个时代的态度也是"不想!谁还会想回到那个时代呢?!"在公平和自由之间作出了抉择,然而毕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到了新一代的农民,已经"被抉择",所以自然...
  • 天凉好个秋的评论
    后面的分析反而降分了。没到那个水平。
  • 我亦英豪的评论
    第一部分人生史,相当深入。作者花了七年的时间与村中各阶层的人处关系、留心聆听他们的闲聊,收集了大量鲜活真实的资料,把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各类角色都做了生动地呈现。极可资参考。 然而在第二部分作者想把中国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面面俱到地论述一遍,并与所有相关学者对话,文章顿时变成“文献综述+补充说明”,跟着别人跑,用自己的材料补别人的框架(不过链接的文献真是多,做索引用很好)。第三部分社会心态,应是全书论述的重心。但作者仅是就自己列出的“心理”、“道理”、“命理”等几个主题复述材料归纳分析,大失所望。这些...
  • 八爪Lain的评论
    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希望的时候,希望才真正赐予了我们。
  • 黄克思的评论
    第一部分太好了。作者说喜欢《史记》,是真的。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
    已购。似乎没有多少人读,也很贵,但写得太棒了,读着读着竟然有舍不得读完的感觉!同样是以个人生活为切入的村庄史,谭同学写得比阎云翔好很多啊~~借鉴史记列传式的写法写成第一部分的个人生活史,而后在之后二部分加之理论分析,结构也合心意,不想放回书柜了~~
  • 纪恩同学的评论
    读的博士后出站版本
  • Brasidas的评论
    人性的两面,一面是个体的心态和轨迹的互动(天人之际);另一个是社会在追求可持续时必要的公正实施需要考虑人情法理(通古今之变)。还是前面的传记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