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编
一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二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三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殷
第二阶段——西周到春秋·战国
第三阶段——秦·汉·三国
第四阶段——晋·南北朝·隋
第五阶段——唐·五代·辽
第六阶段——两宋到金·元
第七阶段——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
结 论
四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 宋·辽·金 部分
第二节 北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二编
五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个地址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轴线的特征
北京的交通系统及街道系统
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区
北京城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庞大的伟大的杰作?
六 我们的首都
中山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三大殿
北海公园
天坛
颐和园
天宁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雍和宫
故宫
七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天安门前广场和千步廊的制度
团城——古代台的实例
北海琼华岛白塔的前身
八 平郊建筑杂录
一 卧佛寺的平面
二 法海寺门与原先的居庸关
三 杏子口的三个石佛龛
第三编
九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十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汾阳县 峪道河 龙天庙
汾阳县 大相村 崇胜寺
汾阳县 杏花村 国宁寺
文水县 开栅镇 圣母庙
文水县 文庙
汾阳县 小相村 灵岩寺
孝义县 吴屯村 东岳庙
霍县 太清观
霍县 文庙
霍县 东福昌寺
霍县 西福昌寺
霍县 火星圣母庙
霍县 县政府大堂
霍县 北门外桥及铁牛
赵城县 侯村 女娲庙
赵城县 广胜寺下寺
赵城县 广胜寺上寺
赵城县 广胜寺 明应王殿
赵城县 霍山中 镇庙
太原县 晋祠
山西民居
结 尾
十一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一 洞名
二 洞的平面及其建造年代
三 石窟的源流问题
四 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式
五 石刻中所见建筑部分
六 石刻的飞仙
七 云冈石刻中装饰花纹及色彩
八 窟前的附属建筑
九 结 论
十二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十三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
第三节 北魏的忍冬草叶纹和唐卷草纹
一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二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三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殷
第二阶段——西周到春秋·战国
第三阶段——秦·汉·三国
第四阶段——晋·南北朝·隋
第五阶段——唐·五代·辽
第六阶段——两宋到金·元
第七阶段——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
结 论
四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 宋·辽·金 部分
第二节 北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二编
五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个地址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轴线的特征
北京的交通系统及街道系统
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区
北京城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庞大的伟大的杰作?
六 我们的首都
中山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三大殿
北海公园
天坛
颐和园
天宁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雍和宫
故宫
七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天安门前广场和千步廊的制度
团城——古代台的实例
北海琼华岛白塔的前身
八 平郊建筑杂录
一 卧佛寺的平面
二 法海寺门与原先的居庸关
三 杏子口的三个石佛龛
第三编
九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十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汾阳县 峪道河 龙天庙
汾阳县 大相村 崇胜寺
汾阳县 杏花村 国宁寺
文水县 开栅镇 圣母庙
文水县 文庙
汾阳县 小相村 灵岩寺
孝义县 吴屯村 东岳庙
霍县 太清观
霍县 文庙
霍县 东福昌寺
霍县 西福昌寺
霍县 火星圣母庙
霍县 县政府大堂
霍县 北门外桥及铁牛
赵城县 侯村 女娲庙
赵城县 广胜寺下寺
赵城县 广胜寺上寺
赵城县 广胜寺 明应王殿
赵城县 霍山中 镇庙
太原县 晋祠
山西民居
结 尾
十一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一 洞名
二 洞的平面及其建造年代
三 石窟的源流问题
四 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式
五 石刻中所见建筑部分
六 石刻的飞仙
七 云冈石刻中装饰花纹及色彩
八 窟前的附属建筑
九 结 论
十二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十三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
第三节 北魏的忍冬草叶纹和唐卷草纹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常识》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Laven的评论开启吐槽模式: 1⃣️面向非专业人士推广却没有合适的配图,单凭文字就像普及建筑&装饰“常识”是高估读者想象力还是出版社异想天开——仅有的几幅手绘图似乎是为了节省排版,注释文字难以辨识 2⃣️拼拼凑凑零碎的文字集合成一本普及常识的书,还在封面附一句“可以没知识,不能没常识”,敢问普通读者是通过刊登在各种专业报、刊的文章来普及常识的? 3⃣️将近一半文章是梁思成发表的,林徽因只是二作,这样也能拿来当林先生的著作?! 4⃣️再次综上,如果题目改为诸如“林徽因文章合集”等名称似乎更恰当,称为“中国建筑常识”实在是名不副实...
-
MKKMKK的评论配图很少 业余读不那么易懂
-
卡特里娜小姐的评论宗教艺术作为宗教的外显,带着原生的不同气质,在文明间的碰撞流转中,又融合新生。林徽因的文笔比梁思成的更娟美流畅,至于出版社,这种书呢,如果不插图,只能说:没图说个XX?
-
小咕囡的评论因为删掉了论文里的配图就只能给三颗星 有意思的点在于成文时期为刚解放 包括天安门还没改造 对于自己去过的那些地方即使用想象的也会觉得还是很不错
-
佛本风流的评论看不懂,一颗星给了梁思成,一颗星给徐志摩,本来还有颗星准备给金岳霖,想想还是算了。
-
一脸老雀斑。的评论【藏书阁打卡】虽然是常识,但是不少内容对于我这种外行来说并不容易。该书入之深而出之显。但多篇更是带着林的主观喜好,还有自大开启吐槽模式。对于中国建筑的知识我更多的是喜欢看她老公梁思成写的。书中讲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建筑风格及其特点,虽然打了个林徽因著的名号,实则林徽因写的内容只有一部分。书中提到,在人类各民族的建筑大家庭中,中华民族的建筑是一个独特的体系。而林徽因也说,建筑本来就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东西都被抛弃在时光洪流中,或许这是进步的必然性吧,但仍...
-
阿木林的评论粗翻一下,好杂的一本书。 细看,还是很杂。 完全就是把林先生的文章收集起来了,但起一个建筑常识,这就是出版社的恶意引导了。
-
十 一的评论没图 ,外行看着有点不懂,而且带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哈哈哈
-
zhangxunnj的评论想见神仙眷侣
-
小莫儿姐的评论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