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章———十五年战争的意义1
第一篇满洲事变
第一章大日本帝国9
军事大国9
两面性的帝国主义与华盛顿体制10
天皇制立宪主义13
两条对外路线15
第二章十五年战争的开端17
满蒙特殊权益17
满蒙问题19
满蒙领有论21
柳条湖事件23
第三章战线的扩大26
政府的不扩大方针26
朝鲜军擅自越境28
轰炸锦州与十月事件30
嫩江、齐齐哈尔与辽西作战32
第四章上海事变与满洲国35
犬养内阁的成立35
第一次上海事变36
满洲国的建立38
五一五事件41
第五章排外主义与军国主义43
支持战争的动向43
动员民众的体系44
民众的国家意识46
反战斗争与满蒙放弃论49
第六章退出国际联盟与侵犯热河、河北省51
承认满洲国51
退出国际联盟53
侵犯热河、河北省与塘沽停战协定56
各国的反应58
第二篇分离华北
第七章非常时期63
“1935、1936年危机与五相会议63
广田外交65
皇道派与统制派67
国体明征69
第八章满洲帝国71
“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实态71
统治体制的强化73
满洲经济开发与农业移民75
反满抗日运动的展开77
第九章分离华北工作80
两个协定80
统治华北的目的82
冀东政权与秘密贸易84
抗日救国运动的展开86
第十章准战时体制88
二二六事件88
广田内阁与军部89
绥远事件与西安事变92
控制华北要求的确立94
第三篇日中战争
第十一章日中全面战争99
卢沟桥事件99
扩大论与不扩大论101
华北事变103
从第二次上海事变到中国事变105
第十二章日中战争的胶着108
战线的扩大与南京大屠杀108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110
徐州、武汉及广东作战113
汪兆铭工作114
第十三章东亚新秩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17
防共协定强化问题117
与美英关系的恶化119
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1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
第十四章日德意三国同盟125
日中战争与民众动员125
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127
进驻北部法印与日荷磋商130
汪政权的建立131
第十五章日美谈判134
南进策与日苏中立条约134
日美谈判的开始136
德苏开战与“关特演138
进驻南部法印与对日石油禁运140
第十六章决定向美英荷开战142
开战预定142
东条内阁的成立145
开战决定147
赫尔备忘录149
第四篇亚洲太平洋战争
第十七章开战与初战的胜利153
开战的圣断153
陆海军的作战计划155
偷袭珍珠港和马来亚160
占领东南亚要地162
第十八章同盟国军队的反攻165
日本初遭空袭、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165
瓜达卡纳尔岛战役167
“绝对国防圈169
马里亚纳失陷与英帕尔溃退170
第十九章大东亚共荣圈173
占领地的统治173
掠夺、强制劳动与屠杀175
大东亚会议178
抗日解放斗争179
第二十章中国(包括满洲与台湾)、朝鲜182
中国战场182
毒气战、细菌战与鸦片185
在满洲国的掠夺与动员189
朝鲜、台湾的皇民化政策与动员190
第二十一章日本法西斯194
翼赞体制194
天皇制法西斯196
东条独裁与天皇198
战争经济及其崩溃200
第二十二章战线的崩溃203
菲律宾战役203
雅尔塔协定与近卫奏章205
空袭本土与硫黄岛战役207
冲绳的丧失209
第二十三章波茨坦宣言与原子弹轰炸212
本土决战体制212
终战工作214
波茨坦会谈216
投放原子弹218
第二十四章投降220
苏联对日宣战220
有条件地接受波茨坦宣言223
投降的圣断225
八一五事件与玉音广播、签署降书228
终章十五年战争的加害、受害与责任230
主要参考文献236
初版后记242
再版后记246
附录
卓越的学识、崇高的品格———记江口圭一先生杨栋梁251
江口圭一的日本“十五年战争研究杨栋梁262
第一篇满洲事变
第一章大日本帝国9
军事大国9
两面性的帝国主义与华盛顿体制10
天皇制立宪主义13
两条对外路线15
第二章十五年战争的开端17
满蒙特殊权益17
满蒙问题19
满蒙领有论21
柳条湖事件23
第三章战线的扩大26
政府的不扩大方针26
朝鲜军擅自越境28
轰炸锦州与十月事件30
嫩江、齐齐哈尔与辽西作战32
第四章上海事变与满洲国35
犬养内阁的成立35
第一次上海事变36
满洲国的建立38
五一五事件41
第五章排外主义与军国主义43
支持战争的动向43
动员民众的体系44
民众的国家意识46
反战斗争与满蒙放弃论49
第六章退出国际联盟与侵犯热河、河北省51
承认满洲国51
退出国际联盟53
侵犯热河、河北省与塘沽停战协定56
各国的反应58
第二篇分离华北
第七章非常时期63
“1935、1936年危机与五相会议63
广田外交65
皇道派与统制派67
国体明征69
第八章满洲帝国71
“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实态71
统治体制的强化73
满洲经济开发与农业移民75
反满抗日运动的展开77
第九章分离华北工作80
两个协定80
统治华北的目的82
冀东政权与秘密贸易84
抗日救国运动的展开86
第十章准战时体制88
二二六事件88
广田内阁与军部89
绥远事件与西安事变92
控制华北要求的确立94
第三篇日中战争
第十一章日中全面战争99
卢沟桥事件99
扩大论与不扩大论101
华北事变103
从第二次上海事变到中国事变105
第十二章日中战争的胶着108
战线的扩大与南京大屠杀108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110
徐州、武汉及广东作战113
汪兆铭工作114
第十三章东亚新秩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17
防共协定强化问题117
与美英关系的恶化119
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1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
第十四章日德意三国同盟125
日中战争与民众动员125
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127
进驻北部法印与日荷磋商130
汪政权的建立131
第十五章日美谈判134
南进策与日苏中立条约134
日美谈判的开始136
德苏开战与“关特演138
进驻南部法印与对日石油禁运140
第十六章决定向美英荷开战142
开战预定142
东条内阁的成立145
开战决定147
赫尔备忘录149
第四篇亚洲太平洋战争
第十七章开战与初战的胜利153
开战的圣断153
陆海军的作战计划155
偷袭珍珠港和马来亚160
占领东南亚要地162
第十八章同盟国军队的反攻165
日本初遭空袭、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165
瓜达卡纳尔岛战役167
“绝对国防圈169
马里亚纳失陷与英帕尔溃退170
第十九章大东亚共荣圈173
占领地的统治173
掠夺、强制劳动与屠杀175
大东亚会议178
抗日解放斗争179
第二十章中国(包括满洲与台湾)、朝鲜182
中国战场182
毒气战、细菌战与鸦片185
在满洲国的掠夺与动员189
朝鲜、台湾的皇民化政策与动员190
第二十一章日本法西斯194
翼赞体制194
天皇制法西斯196
东条独裁与天皇198
战争经济及其崩溃200
第二十二章战线的崩溃203
菲律宾战役203
雅尔塔协定与近卫奏章205
空袭本土与硫黄岛战役207
冲绳的丧失209
第二十三章波茨坦宣言与原子弹轰炸212
本土决战体制212
终战工作214
波茨坦会谈216
投放原子弹218
第二十四章投降220
苏联对日宣战220
有条件地接受波茨坦宣言223
投降的圣断225
八一五事件与玉音广播、签署降书228
终章十五年战争的加害、受害与责任230
主要参考文献236
初版后记242
再版后记246
附录
卓越的学识、崇高的品格———记江口圭一先生杨栋梁251
江口圭一的日本“十五年战争研究杨栋梁262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所谓十五年战争,根据江口先生亲自执笔的《广辞苑》第四版(岩波书店,1991年)上的记述是这样解释的:“自1931年(昭和6年)柳条湖事件到1945年的投降,日本在十五年间所进行的战争,即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总称。”为什么要如此称之呢?“十五年战争这种说法,其本来的意图和意思是为了彻底明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责任。” ——安井三吉(《季刊中国》2001年秋季号)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上海、华北乃至全中国的战争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由于这一连串的战争不是“零散、孤立”地发生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命名为“十五年战争”。著者指出,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源,在于日本存在着“对美英协调主义”和“亚洲门罗主义”两条路线的矛盾,其结果是亚洲门罗主义抬头、扩张直至最后破产,作者的论述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一理论观点展开的。本书是日本著名现代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正义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日本学界最早系统论述1931—1945年的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是一个整体这一观点的重要论著,围绕对英美协调主义逐步转向亚洲门罗主义这一路线之争的线索,提纲挈领地对日本十五年间,战争规模、涉及地域不断扩大的历史进行梳理。在保留了日本学者考证细密的优点同时,体现出很强的宏大叙事能力,并且对日本战争的各级主体责任予以深刻的反思,难能可贵。而书中对于日本方面诸多史料的披露与整理,对于习惯国内抗战叙事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映照。在中国正式确认“十四年抗战”这一提法之际,来读这本史著,可谓恰逢其时。
-
enenn的评论法不责众,“一亿总忏悔”的结局只能是对作为帝国主义忠实信徒的日本民众行为和责任的置之不问。
-
[已注销]的评论中国的抗战研究还是拾人牙慧
-
Ymir的评论言简意赅的一部日本视角的1931-1945战争史,虽然内容精练,但是对一些问题的阐述和剖析很公正和深刻,包括十五年战争的内在关联—满洲事变、分离华北、日中全面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存在的密切联系;侵略战争的根源—对英美协调主义和亚洲门罗主义两条线路的矛盾;国家政体与侵略战争的关系—天皇立宪主义体制、国家权力结构的二重性如何影响战争走势;战争责任的思考—天皇和日本民众的责任该如何看待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江口先生在日本的史学界和政治环境下坚持真理、尊重事实非常不易和难得。本书翻译也很流畅。
-
fatman的评论言简意赅,了解二战期间日本的入门佳作。推荐。
-
喵喵喵的评论2017.10.02
-
Kyyper的评论十五年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在日本为推行帝国主义国家利己主义而武力压制中国的恢复主权和民族解放要求。这场侵略的根源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存在着两面性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便是亚洲门罗主义扩张。但是由于依赖英美的现实没有改变,对英美协调的倾向也一再有所反映,因此扩张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斗争。
-
正直的评论简明清晰 配图很赞 9分 有印刷错误 关于珍珠港事件认为是罗斯福故意挨打以参战 已购
-
ultra312的评论作者是左派史学家,此书是讲课稿,相当简明,脉络清楚,引文都标出处,并附参考文献。还是更推荐日本《日本陆军的轨迹》,这本书太简明了
-
太子太保啦啦的评论提纲挈领。书中三场战争的关联性,在我国早已是共识,但是看作一场战争,还是第一次见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性,两条路线的斗争,都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