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拓

齊慕實

文化

近代史

2016-10

牛津大學出版社

目录
譯者前言 / vii
自序 / 1
第一章 地方文人投身國家革命 / 5
第二章 革命宣傳家:在晉察冀邊區的生活 ( 1937-1945 ) / 51
第三章 高幹生活 ( 1946-1956 ) / 121
第四章 毛主義走向危機:政治服務的代價 ( 1956-1960 ) / 173
第五章 理論工作者和文化傳承者:大躍進以後的北京 ( 1960-1964 ) / 235
第六章 隕滅及身後:從大反派到大英雄 / 317
第七章 結論:玉碎 / 353
附錄一 《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的日期 / 371
附錄二 從西方視角看鄧拓:現代中國的高幹知識分子問題 / 379
參考書目 / 399
【展开】
内容简介

「文化大革命」以批判吳晗的劇本《海瑞罷官》為序曲,隨即口誅筆伐「三家村」,鄧拓是「三家

村」之首,首當其衝,頓時成了全國第一號批鬥目標。1966年5月17日深夜,鄧拓在家中自殺身亡。本書作者說這是「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本書譯自作者齊慕實在牛津出版的英文專著 Propaganda and Culture in Mao’s China: Deng Tuo

and the Intelligentsia。作者自謙說現在出中譯本的價值也許只在於它的方法和材料。齊慕實師從孔飛力(Philip Kuhn),在此他試圖把孔在清史研究中使用的嚴格的文本分析和社會學方法,運用到現代中國研究中來,通過對鄧拓這樣一位悲劇性現代文人──忠誠的毛追隨者和作為政治宣傳筆桿子的高級幹部──的研究,能與中文讀者展開專業性的對話。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阿布的评论
     只是面向英语世界的翻译、文献综述之作,甚至名不符实:标题里提到propaganda 和culture,但实际上主要是探讨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邓拓“文化”的一面,对于他早年在《晋察冀日报》的办报经历由于缺少资料语焉不详,对作为《人民日报》总编的宣传生涯研究几乎完全缺位,对声称论文主题之一是研究邓为何投奔共产党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
  • Laputa的评论
    史料与理论方面均无重大突破
  • Travis1997的评论
    在不斷邁向激進的二十世紀,鄧拓在三四十年代是激進派,在六十年代卻是保守派,跟不上革命小將的節奏,跟康有為和章太炎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康章的狗頭不會被砸爛。P.S 作者似乎高估了文化守成主義對鄧拓的影響,畢竟他運用的不少史料是在八十年代寫下,鄧拓作為士大夫的形象更為人強調。
  • 露从今夜白的评论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揭示知识分子与革命的联系。过去对待革命史,多注重于研究农民运动、农民政策对革命成功的关键性影响,但是本书说明了知识分子在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脱胎于传统的儒家士子心态服务于神圣的信仰,并建立宣教体系以保障革命生命力。这种理性管制的模式随后在反官僚体系、反常规控制的运动下被彻底摧毁,本书的传主邓拓便是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品。
  • 韭默的评论
    浅薄
  • 柴油动力小猫咪的评论
    读博后我还没到读过这样每一节都有启发、并让人深深为之感动的书。Cheek注重发掘邓拓悲剧中的内在矛盾,这样的方法颇有些讽刺地让人想到毛的矛盾论。邓拓作为文化精英的身份暗含着他对宣传工作的理解,即批判地继承文人士大夫的精英文化,用以教化大众,而这样的理解则对应着列宁主义中专业理性的一方面,能让他作为一个自主的思想工作者为党提出建议;然而另一方面,他却是党的工作中必须随叫随到的一枚螺丝钉,服从于上级(毛)的个人权威,在层级制度中自主性被剥夺。这二者的矛盾实际上又是列宁主义政党需要党组织权威和需要领袖权威...
  • 靜園白馬的评论
    所谓国外的汉学家,并不精通汉语,只是资料上用了中国大陆无法接触的西方学者的研究,才有创新性。其实,对问题的解释和阐释并不见比中国人自己写的深刻。不精通汉语,导致材料引用出现舛误的地方很多,败笔。不过对邓拓的解读还可以
  • [已注销]的评论
    Cheek真的非常善于运用抽象概念去解析复杂的政治变迁,faith Maoism和bureaucratic Maoism的解读真的令人惊艳,解读邓拓的同时,也解读了知识分子被毛主义所吸引的原因(将邓拓比为a modern Qu Yuan)也揭示了后期毛自身与党逐渐分离的问题。cheek的优点在于他的书自成世界观和理论体系,严谨的同时更兼具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