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小说

科幻 科幻小说 波兰 小说 波兰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

2021-8

译林出版社

目录
柏纳姆林
会议
幸存者
SETI
哈耳庇厄星系贝塔星
昆塔
捕猎
月球
一场报喜
攻击
展示实力
发作
宇宙末世论
卡通片
所多玛与蛾摩拉
昆塔人
【展开】
内容简介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

️对于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宇宙的静默,似乎成了一种挑衅。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对于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宇宙的静默,似乎成了一种挑衅。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昆塔星表面覆满怪异的土丘和形似蜘蛛网的物体,但人类科学家探测到昆塔文明可能拥有先进技术,便派出“欧律狄刻号”飞船穿越漫漫宇宙,与其进行接触。面对一个陌生的异星文明,人类远征队一步步将其逼入绝境,出于无畏,抑或无知。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梦桜居士的评论
    这部作品的伟大让我无言以对,它真正诠释了何谓科幻的本质——未来的诗歌。莱姆在作品中深掘出的人自身的深渊,在他写下《惨败》39年后的今日依然令人唯有长叹。“在我的末世论之中,没有什么叫次要的恶...每一个没杀的个体,都代表着一整个世界的死亡。正是基于此,算术不能丈量道德。不可逆的恶也不能被丈量。”可人不仅把昆塔人视为手段和数据,更早已把自己的同类视为手段数据,乃至统计学对象。我们以为自己能拯救,可是“靠杀戮,我们谁也无法拯救,我们什么也拯救不了”。 掠食动物原始的侵略性和复仇心刻画在我们的现代性里,戴上了中...
  • 陈灼的评论
    1980年代中期,由于祖国的动荡,六十五岁的莱姆身在异乡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虚构作品,也是他篇幅最长的小说。世界局势的变化超出局中人,哪怕是莱姆的预计,虚构作品此刻已无法映射当代史的剧烈加速。但作品本身永恒的魅力,多重的隐喻和思辨,人性的重生和崩解,必将震荡于更为浩瀚的文学时空。
  • 双翅目的评论
    面对极端未知和对立,理性与想象力试图填补一切可能性,将极端推向了更加极端化的境地。莱姆晚年但没有暮年气息的作品(人类榜样)。叙事力度,宏伟或怪诞的意象,接连不断的镜头感,复杂的逻辑脉络,以及细微的活泼与幽默,寓于非常丰富的细节中。蜉蝣存于空旷的荒漠,很难再构想其它生命与宇宙的关系。谢谢译者陈老师和编辑老师们引进莱姆作品系列!!!
  • 又木的评论
    看得冒汗了,想哭又想笑。人类炸掉昆塔月球的时候,真的想大喊“你不是真的人,你是真的狗”!这一本的嘲讽太深了,人类还是那种看个山脉就说像马的,到底有什么勇气自信满满的出征啊。ps莱姆的长篇太好了太好了想要离这个脑袋更近点。应该要再看几遍,前后藏的隐喻和对仗还值得仔仔细细地琢磨
  • 咕咚咚啊的评论
    对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嘲讽,直到结尾我还期盼着莱姆能揭露昆塔人的神秘,然而戛然而止的故事,一意孤行的终结,何尝又不是对我身而为人的嘲讽。
  • 丛林宜歌的评论
    把最厚这本留到最后是一个正确选择,作为莱姆一生中最后一本长篇巨构,无疑是一本集大成之作。走向星辰大海的壮阔在莱姆这里从来不是浪漫主义的乐观口号,而是智识和伦理层面的思辨、推演:人的创造力能够达到何种地步?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沙文主义,面对或许存在的异质文明?以宇宙的尺度而言,在时间分岔中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面对这些可能性时,道德的标杆和底线又在哪里?(这一本的结局,其实在“书中书”里的雨林蚁穴故事中早已有所暗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完美的真空”概念指向虚构文论集《完美的真空》)
  • 未曾.的评论
    130 晦暗、无力。《其主之声》、《索拉里斯星》、《惨败》是一个连续的失败过程。美苏冷战战争球不是银河罗马帝国兴衰史。面对太空,人类无法理解,人类只需要人类。以想象力和哲理性构架的未来主义设想小说的写作难度之大,以至后来的科幻作家面对莱姆时,只好继续闷声地叙写科学幻想的童话。
  • 安东的评论
    跪着看完的,莱姆太伟大了,别的科幻作家跟他一比,大多都像是小学生。读一遍是不够的,值得再读,反复读。
  • 渡边的评论
    这本像是《其主之声》和《伊甸》的整合再现,想表达的内核也基本一致。还是人类探索外星的设定,在近400页的篇幅里,莱姆非常有耐心地徐徐铺展开人类的探索、外星景观的大量素描、关于“我们该怎么做以及该不该这么做”的争论或哲学思辨,说实话,读莱姆的每本书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谜语人”的漫长考验阶段(除了《未来学》和《机器人》),相当考验读者的耐心!《其主之声》的考验是思想层面的,《伊甸》的考验则是具象脑补能力,这一本则两者兼考。根据莱姆提供的细节,你甚至可以像罪犯画像一样画出一整个昆塔星世界,同样也可以从思辨中...
  • XU的评论
    莱姆可太硬了,读起来全是老塔的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