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世界级博物馆,踏访文学巨匠故居,旅美学者王海龙重温经典的致敬之作
从但丁遇见贝雅特丽齐的老桥到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斗画的旧王宫,从莎士比亚艾文河畔故居到巴黎阿贝拉尔、爱洛伊丝合葬墓,再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旅美学者王海龙畅游其中,欣喜仰慕之间,开垦文学艺术的“自留田”,回望大师巨匠坎坷但精彩的人生。
★ 谁的人生不是身不由己!作者与大师们零距离交流,回忆现代文学史的点滴,书写他们跌宕起伏却充满遗憾的人生。一手资料,新见解与领悟,随处可见
林徽音病危时曾执意见徐志摩的儿子却相对无言;王映霞也曾一步三回头地祈盼郁达夫夺下行李箱;夏志清对胡适的中正评价却因片刻犹豫而留下永远的阴差阳错;唐德刚则为李宗仁完成了回忆录的八成……因缘际会,王海龙以老朋友的身份,讲述着曾经这些风云人物的辛酸与执着。
★ 在这趟文学之旅上,探索欧美另类文化小镇,近距离摩挲珍稀古物,在旅途中品味旧日的荣光
只含巧克力的蒙代尔巧克力、臭气熏天的托斯卡纳奶酪、维罗纳的钟声、二百年前的美国国父画像、偶现于纽约的全国粮票,五官的感受与少时的记忆相互加持,人过中年的比较文化学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与文明更深的敬意。
这是一部人过中年的旅美学者十年间游历世界中的文学感悟。
欧美文学、人类学、比较文化,从上海、北京到纽约,学者王海龙始终将文学作为他的“自留田”。
“人过中年后读书往往能读出新况味,此乃经典常读常新的意义所在。读名著,等于跟作者对谈,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内心秘密——不管这些秘密藏得多么深,只要你有心,一定能够听到。于是,我循迹踏访了他们的出生地、受难地、风光地甚至墓园,倾听他们,陪伴他们,劝他们敞开心扉。而他们呢,也被我的真情打动,跟我说悄悄话,告诉我他们的心事和未竟之愿。”
于是,王海龙实地探访世界级博物馆与名人旧居,拜访名家后辈,以第一手资料,讲述着文学艺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巨匠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