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书话

孙犁

文学

孙犁 书话 散文

1997-10

北京出版社

目录
目 录 序言 姜德明(1) 第一辑 幻华室藏书记 序 我的二十四史 我的书目书 我的农桑畜牧花卉书 我的金石美术图画书 我的经部书 我的史部书 我的子部书 我的集部书 我的丛书零种 我的“珍贵二等” 第二辑 耕堂读书记 关于《聊斋志异》 《红楼梦》杂说 《庄子》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三国志・关羽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缘督庐日记钞》 《办理四库全书档案》 读《宋文鉴》 读《沈下贤集》 读《哭庙纪略》 《金瓶梅》杂说 读《吕氏春秋》 读《燕丹子》 ――兼论小说与传记文学之异同 读《棠阴比事》 读《李卫公会昌一品集》 买《太平广记》记 买《世说新语》记 买《流沙坠简》记 买“宦海指南”记 买《朱子语类》记 第三辑 耕堂读书随笔 读《后汉书》小引 读《后汉书卷七十・班固传》 ――一个为政治服务的文人 读《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 ――一篇好传记 读《义门读书记》 读《胡适的日记》 读《高长虹传略》 读《文人笔下的文人》 读《船山全书》 读《刘半农研究》 读《东坡先生谱》 读画论记 甲戌理书记 理书续记 第四辑 耕堂序跋 为外文版《风云初记》写的序言 《秀露集》后记 《澹定集》后记 《尺泽集》后记 《远道集》后记 《陋巷集》后记 《无为集》后记 《曲终集》后记 《孙犁文集》自序 题文集珍藏本 第五辑 书衣文录 第六辑 芸斋琐谈 我读过的中篇小说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书的梦 谈读书 谈爱书(上 下) 谈赠书 谈“补遗” 我的读书生活 野味读书 第七辑 耕堂书信 致阎纲信 致铁凝信 致鲍昌信 致贾平凹信(节录) 致姜德明信 致徐光耀信 致卫建民信 致韩映山信 致段华信 选编后记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塞上老刀的评论
    孙犁写小说,写散文,也写诗。也写书话,但让人记住的多矣。并非其是写作多面手,而是其经历的丰富,才有了如此风度,信手拈来,无不成文,且漂亮。——博文片段来自朱晓剑:我读孙犁 我读孙犁...
  • 吾儿牧易的评论
    读完《孙犁书话》,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晚年用笔更勤,值得尊敬。早前只知他是小说家,此番才识他读书之丰,涉猎之广,所留读书随笔文章之多,令人折服。也使得我改变了对革命文学的红色作家的看法。我的阅读兴趣与他相类。向孙犁前辈致敬。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远道集》后记:写作起来,提笔忘字,总是守着一本小字典。写到疲倦时,则两眼昏花,激动时则手摇心颤。今年的文字,过错也多……还有,过去文章,都是看两遍,现在则必须看三遍,还是出现差错。原稿上删去的地方很多,证明烦絮话、废话增加了。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近年来,文章越写越短,以前写到十页稿纸,就自然结束;近来则渐渐不足十页,即辞完意断。这是才力枯竭的象征,并非锤炼精粹的结果。然于写作一途,还是不愿停步,几乎是终日矻矻,不遑他顾,夜以继日,绕以梦魂。成就如此单薄,乃自然所限,非战之过也。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清张宗泰《鲁岩所学集》 自序:“余于凡百玩好,无所动心,顾独喜读书,如啖蜜然,中边皆甜,只觉有不尽之意味,浸淫于胸臆间,而莫能自已也。”这是肺腑之言,然也是书呆子的受病处。受病不深,则吐言不实。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只要作家本人,不能完全与政治无关,那么文艺作品,就不能完全与政治无关。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不一定就粗糙,就没有价值;不为政治服务,也不一定就高尚,就值钱。这要视作家而定。班固的作品,不是在永远流传吗?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唐人纪事,一出天然,朴实无华,而真情毕见。作者能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人物最复杂的心理,不失其真,不失其情……使人看到生活的精华和情感的奥秘。在描述中间,使读者直面事物,而忘记作者的技巧;只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绝不考虑作者的情节构思。这才可以叫做出神入化。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日记……这种文字,以其是直接的实录,亲身的记载,带着个人感情,亦最易招惹是非,成为灾祸根源。古今抄家,最注意者即为日记与书信。记事者一怕触犯朝廷,二怕得罪私人。古人谈日记之戒,甚至说:“无事只记阴晴风雨。”如果是这样,日记只能成为气象记录。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鲁迅说:有闲不一定能创作,但要创作,则必须有一定的余闲。过于穷困,则要忙于衣食;过于富贵,则容易流于安逸。
  • 吾儿牧易的评论
    #孙犁书话#我的经验是:人在书籍极端缺乏时,才能精读、细读,才能受益。古人借书、抄书,终于有成,这是有道理的。农村有句俗话: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可以移用于读书。儿少、儿好,反可以得济,书的道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