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世界

杨煦生

文学

禅宗 宗教 哲学

2009

世图后浪

目录
自序 引论:思想史还是精神史? 本论:道禅精神史探索 老子 庄子Ⅰ 庄子Ⅱ 道教Ⅰ 道教Ⅱ 禅Ⅰ 禅Ⅱ 禅Ⅲ 分论:精神史与审美维度 道家美学 中国佛学美学 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与麦荔红合作) 附论:两个精神史个案 王国维 徐梵澄(与孙波合作) 后记 出版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在周、孔、思、孟、荀、董的精神线索之外,道与禅是中国精神史的一个重要侧翼。本书从远古巫教遗存—道家—道教到作为中国传统生存论思想顶峰的禅宗思想,考察了中国精神史的这一侧翼,从精神气质(Ethos)的范式,阐发了精神史的这一脉所蕴含的中国特质,为跨文化的中国精神史诠释提供了探索性例证。 在分论及附论部分,作者从审美维度上对道家、中国佛学、中国绘画进行探讨,并对20世纪中国精神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王国维和徐梵澄的思想进行了个案阐释。 与全书内容相应,书中配以作者历年书法作品若干,从另一角度,彰显了本书的精神旨趣。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vs国际性的学术视野: 作者曾师从李泽厚研究美学,后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德国多所大学讲授汉学十余年,归国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汉学研究中心、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主持工作。本书即以解释学、现象学等哲学理念与方法研究传统中国问题的一个完美典范。 ★ 学术精神以文本和书法艺术作为表达,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 本书一改学术书版式呆板的传统,不仅标题书目,每一篇章作者都结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多年锤炼的文本。作者研习书法多年,曾在德国与中国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十余场,书法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本书的分论部分探讨道、禅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而作者的书法实践是这些文章的具体表达。文字与书法作品的结合不仅使得版式活泼,而且使得本书的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从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层面向读者展示道禅精神。二十余幅墨宝,此次随书奉献读者。 ★ “精神史”视角阐释道与禅,一大学术进步: 道、禅是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两大文化传统,本书以全新的学术视角——精神史的阐释范式——对道与禅思想作出阐释学探索和现象学还原。以经典文本中的言说为切入点,描画道禅思想的精神气质。全面而细致的阐释了道与禅对人、世界、自由、自在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 20年锤炼累积,快意抒发: 全书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文献,并不冗长的篇幅内浓缩了系统性的阐发。但这并不会使本书显得“书呆子气”,反而让读者有快意之感。作者将其多年的思考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情感真挚,该颂扬处不惜笔墨,该批判处若疾风骤雨,该嘲讽处睿智幽默,行文流畅,酣畅淋漓。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Flare-的评论
    从一个崩溃的世界逃向另一个崩溃的世界 这样的循环什么时候才有尽头 已经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了
  • LeoJ0801的评论
    他在找一个名字 曾经在黑夜里发光的 比星星还要闪烁的萤火虫 此刻是燃烧的灯芯 / 九宫格出卖了他的秘密 输入法保存了风干的岁月 文字被放逐后逃向了,另一个世界 还有栀子花开的味道,印在 老照片上,是一层捅不破的膜 / 他手捧着最后的光 亮了又熄灭了
  • JoJo__Woo的评论
    看成语大赛,逢大学组总是激烈幽默,自由奔放,文思泉涌,对答如流。而遇上由各知名作家组合而成的社会组,默契缺乏,表达生硬,直叫旁听者抓耳挠腮干着急。主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真谛:作家都是孤独的。是的,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与现实的违和感,令他们逃向自己的文学世界,只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人生。
  • 北京大学的评论
    #好读书,读好书#【李零:《花间一壶酒》】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主要著作有:《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选集》等。他说:“我一直在逃,从专业学术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它外面的世界。杂文就像荒漠中的绿洲,是我的栖息地。”
  • 读者的评论
    广播的世界:人们以为新媒体会打败广播,但城市道路的规划拯救了这个世界——广播的世界,也是堵车时唯一可以逃向的世界。(文尔达 常远《媒体所制造的22个新世界》)
  • 张八爪甜甜爱Grace的评论
    @宁茜CICI 宁大主编滴书必须狠狠推呀[偷笑][偷笑][偷笑] 爱上涂色!可分享的创...
  • 滑金港的评论
    没有什么理由能让自己糟践自己 去过天昏地暗的生活 如果生命的消耗没有带来什么意义 那就无所谓殆尽 人终究要逃离 逃向属于自己的世界 若有不适 也不会评判眼下并不都是那么美好 假如没有更多的选择 谁还会那么挑剔 做个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