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王建革

文学

环境史 历史地理

2009-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导言 一 生态-社会机制 二 资料与前人研究 三 本书的结构 第1章 水环境与华北社会 第一节 环境变迁与大清河治理的“清浊分流” 一 唐河对西淀的淤积 二 永定河对大清河 三 子牙河水系与千里长堤 四 衰退 第二节 滏阳河流域的水利社会 一 水利与官府 二 水利制度与乡村社会 第三节 稻作限制与灌溉类型 一 稻作限制 二 涝洼地带的水利环境与制度 三 灌溉社会类型及其南北差异 第2章 人与土壤 第一节 水环境与土壤肥力 一 河流、水灾与土壤肥力 二 黄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三 海河水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二节 盐碱地生态 一 黄河下游 二 海河水系 三 滨海盐碱地 第三节 传统农业的土壤肥力与环境 一 植树、林粮间作与治沙 二 土壤肥力 三 河流治理、聚落与农业 第3章 农作生态 第一节 耕作制度及其社会适应 一 种植制度与生态适应 二 土壤耕作制度 三 耕作制度与乡村社会 第二节 技术程序与生活程序 一 主要作物技术程序的古今对比 二 积肥的周期与农民生活 三 农作程序与乡村生活周期 四 社会经济活动与时间感 第4章 动物与人地关系 第一节 马政与明代的人地关系 一 明初华北养马的顺利进行 二 入口压力与养马的衰落 三 人口负载量与载畜量 四 马政的变迁 第二节 近代农村畜牧业:牛与羊 一 牛的生态适应与饲养 二 乡间牧羊 第三节 役畜动力与近代乡村 一 畜运状态与市场涨落 二 马、骡与驴的饲养生态 三 生态压力下的替代 四 役畜与农村的阶层 五 役畜与小农 第5章 生态要素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民食与营养 一 种植业变迁与粗粮化结构的形成 二 清末民初的状态 三 抗日战争前后的状态 四 野菜与野生食物 五 营养与社会 第二节 “三料”危机 一 饲料资源与畜牧业 二 肥料 三 燃料危机 第6章 生态系统的循环与运行 第一节 整体的投入产出状态 一 肥料与物流 二 人力、畜力投入特点与能流分析 三 经济史问题的生态分析 第二节 惠民县孙家庙的实态 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社会特点 二 物流、能流及其效率 三 传统农业的转变与生态变迁 第7章 生态与租佃 第一节 人地关系与租佃 一 无佃户村的强生态压力 二 少佃户村 三 佃户增加与多佃户村 四 阶层与生态策略 第二节 生态与租制 一 总体趋势 二 土壤肥力与租佃制 三 华北的小种地 第8章 灾害与华北社会 第一节 灾害与社会控制:周期性调节 一 灾害与恢复的周期 二 资源动员的周期 三 制度的周期 第二节 清代的蝗灾与社会控制 一 政府控制体系的运作 二 蝗灾过程中的地方社会 三 清末民国时期的治蝗 第9章 乡村生态与社会内聚 第一节 内聚型村落形成的地理与社会因素 一 河流与村落 二 土壤、农作与村落 三 “围墙”与内聚 第二节 社会内聚与发展 一 开放资源的萎缩与内聚力下降 二 青苗会的形态 三 生产联合型内聚的特点 四 人与环境关系中的文化与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华北平原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农业基地,也是灾害频发、社会矛盾较尖锐的地区之一。考察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乡村的生态和社会变动,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对了解当今华北平原的农业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在满铁资料为主的乡村调查资料基础上,收集大量方志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历时十年,写下了这部专著,使华北平原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以及乡村社会诸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