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有我与无我
二、戒慎与和乐
三、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 心与理
一、心即理说的提出
二、心即理说的内涵
三、心即理说的诠释
四.心即理说的矛盾
第三章 心与物
一、心与意
二、意与事
三、心与物
四、心物同体
第四章 心与性
一、未发与已发
二、心之本体
(一)至善者心之本体
(二)心之本体即是天理
(三)诚是心之本体
(四)知是心之本体
(五)乐是心之本体
(六)定是心之本体
(七)恶者失其本体
三、心与性
(一)心之本体即是性
(二)心即性
(三)性、天、命
(四)性与气
(五)性之善恶
第五章 知与行
一、知行合一的内容
(一)知行本体
(二)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知
(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四)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五)知之真笃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六)未有学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学
二、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一)知行合一的宗旨
(二)对知行合一的批评
(三)致良知与知行合
(四)知行合一的工夫
三、知行合一的分析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一、《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二、诚意
三、格物与格心
四、格物之辩
(一)与湛甘泉论格物
(二)与罗整庵释格物
(三)与顾东桥辩植物
五、《大学问》的植物说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一、致良知说的提出
二、良知
(一)良知即是非之心
(二)良知与意念
(三)良知与独知
(四)良知是谓圣
(五)良知即天理
(六)良知与明德
(七)良知与自慊
三、致良知
(一)致良知之至极义
(二)致良知之实行义
(三)良知与见闻
四、从格物到致知
第八章 有与无
一、天泉证道
二、无善无恶
三、心体与性体
四、儒与佛
五、有与无
六、严滩问答
第九章 境界
一、有无之境
二、无我为本
(一)自得与无我
(二)敬畏与洒落
(三)不动与无累
三、狂者胸次
四、与物同体
(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有我之境
(三)仁与爱
第十章 工夫
一、工夫之内外本末
(一)为己与克己
(二)心学与心法
(三)德性与问学
(四)博文与约礼
(五)惟精与惟一
(六)吾心与六经
(七)成色与分两
(八)主意与工夫
二、工夫之有无动静
(一)事上磨炼与静坐
(二)戒慎恐惧与何思何虑
(三)必有事焉与勿忘勿助
(四)集义与不动心
(五)动与静
(六)存心与定气
第十一章 结语
一、早年历程
二、中岁教法
三、晚年化境
四、身后流变
第十二章 附考
一、年谱笺证
二、续编书札考
三、越城活动考
四、著述辨疑
附录: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阳明年表要略
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本书是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全书对阳明哲学的内容及涵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阳明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的特点是:以理性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向来把握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演变线索,力图在比较分析的视野中把心学的古典问题转化为现代哲学语言来了解,通过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发展为一对普遍性的范畴,从文化的境界取向揭示出阳明哲学有无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展示出中国文化的丰富义蕴与宽广意境。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