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

王振忠

文学

社会史 王振忠

2011-4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录
前言 一、徽州村落文书的形成——以抄本《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二种为中心 二、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 三、大、小姓纷争与清代前期的徽州社会——以《钦定三府世仆案卷》抄本为中心 四、礼生与仪式——明清以为徽州村落的文化资源 五、迎神赛会与地缘组织——明清以来徽州的保安善会与“五隅” 六、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宗族与地方社会——黟县碧山何氏之《族事汇要》研究 七、清代一个徽州小农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天字号阄书》的考察 余论:在田野中解读历史 后记 后记 2001年,笔者主持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村落社会生活研究”(项目批准号:01CZS003),数年后的结项成果分为学术专著和资料集两部分。专著部分主要利用徽州文书,结合文集、族谱和方志等相关史料,对明清时代徽州村落的生活环境(经商风气的蔓延、交通与商业)、棚民经济、祭祀礼仪与社会生活、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风土习俗等,均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该课题在结项时获评“优秀”,并受通报表扬:“《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村落社会生活研究》和《徽州村落文书资料类编》,由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主持完成,总字数35万。成果立足于村落社会史,以徽州村落文书为基本材料,对明清村落社会的日常生活、祭祀礼仪、灾害信仰与民间习俗等问题展开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成果既具资料价值,又有理论深度,对于中国村落社会史研究和徽学研究都有所裨益。” 本书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通过田野调查在徽州民间收集到的珍稀文献撰写的系列论文整合而成,为村落文书与村落社会史研究的专题论文集。收入本文集的论文,绝大部分均是近10年来参与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的成果。 2003-2004年,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其间,接到日本学者臼井佐知子教授来信,邀约我参加由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研究系渡边浩一教授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歴史的アーカイブズの多国間比較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2004——2007)。该国际合作团队以日本学者为主,另外包括数位韩国、中国、法国、英国和土耳其的“海外研究协力者”,共同比较研究东亚、伊斯兰、西欧的档案文书。作为其中唯一的中国学者,本人与臼井教授一起,主要研究中国的徽州文书。该国际合作项目,曾先后在韩国首尔、中国上海、日本东京、土耳其安卡拉、法国巴黎召开过5次国际学术会议。收入本文集的《徽州村落文书的形成――以抄本〈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二种为中心》一文,即是我参加该项目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近世东亚的组织与文书”,首尔,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2004年11月)提交的学术论文,该文后被翻译成日文和韩文,与中文原稿一起,刊载于《“历史档案的多国比较研究”成果年次报告书(平成16年度)》。后摘要发表于Redefining the Archives History: Multilateral comparative Study on Archives during th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period。2005年8月,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东京外国语大学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召开“档案文书与东亚的家庭、商业及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着档案文书,对东亚的家庭、商业、诉讼、城市社会管理等诸多侧面展开讨论。《清代一个徽州小农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天字号阄书>的考察》一文,即是提交此次会议的学术论文,该文的日文本后刊载于东京外国语大学《史资料ハブ——地域文化研究》2006年卷。本书中的“余论”部分,则是根据笔者2009年3月5日在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研究系发表的学术演讲《在田野中解读历史:徽州文书与实地考察》修改而成。“历史档案的多国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已于2009年公开刊行研究成果《中近世ア—カイブズの多国间比较》(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研究系编,东京,岩田书院)。此一项目的推进,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徽州文书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史研究领域之外)的知名度。2010年10月,应日本史研究者、东京大学吉田伸之教授之邀,我赴东京参加“关于16—19世纪传统城市的分层性社会·空间结构的比较类型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另在东京大学做了两场有关徽州文书的学术讲座。徽州文书以其数量庞大、前后接续且自成体系,成了中国文书的典型代表,围绕着徽州文书展开的明清史研究,亦遂成为国际视域中东亚社会研究的一个可能的重要参照。 2008年开始,应法国学者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之邀,我参加了他所主持的“Religion,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n Huizhou”项目(该项目由台湾蒋经国基金会资助,亦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计划(卓越领域学科计划项目)之子项目)。与他合作,在皖南从事徽州传统社会的调查、研究。其间,跑遍了新安江沿岸的主要村落和港口,搜集到不少口碑和文献史料。《迎神赛会与地缘组织——明清以来徽州的保安善会与“五隅”组织》一文,以十数年前在皖南收集到的民间文献为基本线索,并于2009年8月20日、10月10日,与劳格文教授、姚存山先生(歙县地方志办公室)及博士生李甜同学(复旦大学)一起,两度前往安徽黄山市歙县小梅口、大梅口调查。此文即结合历史文献及实地考察撰写而成,曾提交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赫瑞(Stevan Harrell)教授主持的“中国地方社会研究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和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合办,2010年6月)。 此外,《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一文,是我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孝悌教授主持的“明清社会与生活”主题计划、出席“中国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Everyday Life in Imperial Chin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2002年10月)宣读的论文,后收入武汉大学历史系陈锋教授主编的《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礼生与仪式——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的文化资源》一文,则作为台湾东吴大学王秋桂教授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地方社会比较研究”成果之一,曾提交“中国地方社会仪式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办,2008年5月)。《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宗族与地方社会——黟县碧山何氏之<族事汇要>研究》一文,曾提交“亚洲新人文联网”第4次会议“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讨论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办,2007年10月,四川成都)。《大、小姓纷争与清代前期的徽州社会——以<钦定三府世仆案卷>抄本为中心》一文,则提交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2010年7月)以及“区域、跨区域与文化整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史学会第13届年会(山东聊城,2010年8月)。 上述诸文的写作时间前后跨度长达10年左右,在此期间,学界的诸多师友都曾给予过无私的帮助。除了上文提及的各位学者之外,还应当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教授,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安徽大学卞利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学强研究员,以及日本九州大学中岛乐章准教授,韩国高丽大学洪性鸠博士,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对我的研究给予关注和帮助。最后,还应感谢业师邹逸麟先生和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的鼎力推荐,使得本书得以列入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各位师友的鼓励和支持,永远是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近十数年来通过田野调查在民间收集到的珍稀文献,撰写的系列论文汇集而成,为徽州村落文书与村落社会史研究的专题论文集。作者力图透过村落文书所展示的基层社会之不同侧面,着眼于徽州社会文化史,特别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研究。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