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CONTENTS
【推荐序】灵性是本能的需求 赵慈惠
【译者序】个体化与入菩萨行 廖世德
【导读】修行之路无捷径 杨儒宝
【作者导读】将佛法融入生活的种种体验
【感谢的话】感谢旅途中的你们
作者:Bob Preece
罗布普瑞斯,从一九七三年开始修行佛法,主要是修密宗。他曾经西藏几位大喇嘛的指导之下,在喜马拉雅山隐修多年。一九八七年之后担任心理治疗师,多次举办荣格与佛教心理学的工作坊。他也是经验丰富的禅修老师以及唐卡画家。
第一部
唤醒
1. 觉醒一直借由『苦』在呼唤我们
2. 依恋修行本身,也是一种执着
3. 无我不是没有自我,是没有我执
4. 追求圆满本身,就是一种分别心
5. 圆满不是超越,是接纳
6. 自性,是我们内在的引导
7. 自我,是自性加上无明
8. 断念,是当我们可以抚摸花朵时
9. 承担是对自性的奉献
10. 要修行的企图心本身,就是问题
第二部
遇见阴影
引论
11. 慈悲不是理想,是接受有阴影的自己
12. 灵修,有时候是个人病态的面具
13. 觉察情绪的生起、通过、就是最好的关照
14. 灵修不是为了超越肉身,而是体现肉身的价值
15. 权力不是为了控制,而是奉献
16. 师生关系的几个课题
17. 体制内或外,其实都是个人的历程
第三部
个体化历程
引论
18. 只有人生任务才让我们觉得有意义
19. 我们的目的不是超越,是佛性
20. 菩萨行的四个化身
21. 越过『荒原』的五个阶段
22. 『觉』不是用力挤出来的,要准备
23. 守卫问:你准备好了没?
24. 参透像柱香把纸穿透
25. 『当下』包含表象世界与空性
26. 回返红尘,是要体现佛性
27. 体现佛性,是我们活着唯一的方式
28. 幻相是我们觉醒的基础
29. 转世的佛,也要经历转化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悉達多的流浪,榮格的煉金術,
都象徵個體化的歷程。
悉達多的「苦」,榮格的「陰影」,
都是讓意識覺醒的催化劑。
榮格說:「我們的心理疾病裡,都藏著神性。」
就像幻象讓自性覺醒,
我們的心理障礙和情結,
也是我們看見佛性的因緣。
榮格的精神分析,
和佛法的覺,
原來有著同樣的根,
埋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已經修行佛法有一陣子了,為甚麼還是有這麼多問題?我們所需的靈修觀點和心理觀點,有時候似乎並不一樣,這些觀點之間如何平衡?這本好書滿足了佛教徒目前的需要。
心理治療師兼禪修老師的普瑞斯,擷取其十八年治療及多年禪修經驗,探討心理上影響我們努力「覺醒」過程的種種因素。不論追求的是心理或靈性的健康,關鍵在於接受自己的缺點。
愛與慈悲心是因了解自己的弱點而生,而非因「圓滿」理想而生;智慧並不仰仗靈感而生,而是由緩慢且往往痛苦的經驗累積而成。本書從傳統的菩薩道背後的心理歷程著手,探討佛教徒的「個體化」歷程。
本書可視為原型心理學與密宗的對話。密宗的成佛嚮往實即榮格「個體化」的目標,佛性(空性)也可視為佛教版的「本我」(Self)原型。─—楊儒賓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書最精彩和精闢之處,在於作者能夠同時進行區辨、分析、綜融佛法教義和心理治療裡,對於苦、創傷、情緒問題、靈修混亂、菩薩道、師生關係、權力、移情、陰影等議題的觀點和因應之道。─—趙慈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諮商心理師
「本書呈現了佛教修行與內在問題之間的平衡,十分具有啟發性。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始終在傷害明明很珍視的事物,這本書是給你看的。」─—史蒂芬?巴契勒(Stephen Batchelor),《與魔鬼同在》(Living with the Devil)作者
「本書用心而詳盡的探討了靈性/心理旅途開展的過程。作者擷取個人極深的體驗,提供了重要而極富洞見的觀點。」─—雪倫?薩爾茲保(Sharon Salzberg),《信賴:自己最深的體驗》(Faith: Trusting Your Own Deepest Experience)作者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