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王向远

文学

日本 文学研究 王向远 日本文学

2013-3-20

新星出版社

目录
自序 日本古代文论的传统与创造 日本近代文论的系谱、构造与特色 应该在比较文学与比较美学中提倡“比较语义学”方法 道通为一 —日本古典文论与美学中的“道”、“艺道”与中国之“道” 气之清浊各有体 —中日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气” 心照神交 —日本古典文论与美学中的“心”范畴及与中国之关联 中日“文”辨 —中日“文”“文论”范畴的成立与构造 入“幽玄”之境 —通往日本文化、文学堂奥的必由之门 感物而哀 —从比较诗学的视角看本居宣长的“物哀论”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 —审美概念的形成流变及语义分析 论“寂”之美 —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 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 —大西克礼《幽玄》《物哀》《寂》三部作及其前后 日本“意气”论 —“色道”美学、身体审美与“通”、“粹”、“意气”诸概念 “物哀”论 关于“物哀” 附录:王向远近十年作品目录(2001—2012)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三年间王向远教授以“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为主题的作品自选集,包括十三篇论文和两篇译文。作者在系统翻译日文原典的基础上,以日本古典文论与美学的若干关键词入手,运用比较语义学的方法,对日本古典文论的发生、发展及基本特点做了梳理、总结,对“道”、“文”、“心”、“气”等基本概念的意义构成及与中国文论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对日本古典美学与文论中的四大基本范畴——物哀、幽玄、寂、意气——做了审美语义的剖析与概括,作为原创性研究,填补了中日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和美学研究的空白。最后的两篇译文也都是日本“物哀”论的名篇,在本书中系初次翻译发表。 作者在谈文论美的同时,注重行文的流畅与严谨,在文字表现上追求美感。本书对于进一步了解日本传统审美文化、民族心理、文学与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徐蕙蕙的评论
    感谢王向远老师下午在新星阳光咖啡屋的讲座,把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幽玄”、“寂”“、”义气“等概念讲得非常精彩。虽然这些在敝社刚出版的《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中有详细阐述,但现场讲的内容要是整理出来的话,显然整理稿上要打上很多马赛克,所以听王老师的现场,完全值回票价![鼓掌]
  • 有琴惹的评论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这本书买了有一段时间,今天一看,发现有点碉堡……完全没有想到过的理论啊。
  • 新知图书的评论
    #书摘#日本人游玩有“游之道”,喝茶有“茶道”,插花有“花道”,舞剑有“剑道”,射箭有“弓道”,下棋有“棋道”,烧香有“香道”,写字有“书道”,音乐有“乐道”,舞蹈有“舞道”,武士修炼有“武道”,甚至,男女恋爱有“恋道”,嫖妓有“色道”。——王向远《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 gzyang43的评论
    新人文丛书部分书目: 史仲文:文化无非你和我, 夏可君:无余与感通——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 单 纯: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 张 柠:感伤时代的文学, 吴祚来:价值主义与人文视野, 敬文东:守夜人呓语, 王向远: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金惠敏:全球对话主义——21世纪的文化政治学, 黑 马:文明荒原上
  • 移动图书馆的评论
    【书山有径】 书名: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本书看点]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 ……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所谓“意气地”,就是心地率真、招人喜爱、潇洒大方、英姿飒爽,人品高尚、内涵充实者,这样的风流倜傥的冶游者,方可谓“通人”。——《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网页链接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懂得了“幽玄”的存在,我们对日本文学与文化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入幽玄之境”是日本人最高的审美境界,“入幽玄之境”也是我们通往日本文化、文学之堂奥的必由之门。——《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网页链接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物哀”与“知物哀”就是感悟而哀,就是从自然的人性与人情出发、不受伦理道德观念束缚、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同情与共鸣,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寂寞、忧愁、悲伤等使人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这既是一种文学审美论,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论。——《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寂”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体现了日本文学,特别是俳谐文学根本的审美追求,具有理论表述与思想构造上的独特性,同时也与其他民族的审美意识有所相通,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层的关联。——《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网页链接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物哀”与“知物哀”就是感物而哀,就是从自然的人性与人情出发,不受伦理道德观念束缚、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同情与共鸣,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寂寞、忧愁、悲伤等使人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王向远《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