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68年增订版序言…………………………………………………………………
1957年修订版序言…………………………………………………………………
致 谢……………………………………………………………………………………
第一编 论理论社会学…………………………………………………………………
第一章 论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和体系……………………………………………
第二章 论社会学的中层理论……………………………………………………
第三章 显功能与潜功能…………………………………………………………
第四章 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
第五章 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第二编 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
导 论………………………………………………………………………………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与失范…………………………………………………………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
第八章 科层结构与人格…………………………………………………………
第九章 知识分子在公共科层组织中的作用……………………………………
第十章 对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贡献…………………………………………
第十一章 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
第十二章 影响的模式:地区性和世界性影响力人物…………………………
第十三章 自证预言………………………………………………………………
第三编 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
导 论………………………………………………………………………………
第十四章 知识社会学……………………………………………………………
第十五章 卡尔·曼海姆和知识社会学…………………………………………
第十六章 对广播和电影宣传的研究
(与保罗·F.拉扎斯费尔德合著)………………………………………
第四编 科学社会学研究………………………………………………………………
导 论………………………………………………………………………………
第十七章 科学与社会秩序………………………………………………………
第十八章 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
第十九章 机器、工人和工程师…………………………………………………
第二十章 清教主义、虔信派和科学……………………………………………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与经济………………………………………
文献注释…………………………………………………………………………………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本书自初版以来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著作和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被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家和研究者广泛阅读。本书中探讨了理论社会学、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研究及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概念,并强调了在功能分析中区分负功能和正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等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系统地奠定了功能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简明目录
1968年增订版序言
1957年修订版序言
致 谢
第一编 论理论社会学
第一章 论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和体系
第二章 论社会学的中层理论
第三章 显功能与潜功能
第四章 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
第五章 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第二编 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
导 论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与失范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
第八章 科层结构与人格
第九章 知识分子在公共科层组织中的作用
第十章 对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贡献
第十一章 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
第十二章 影响的模式:地区性和世界性影响力人物
第十三章 自证预言
第三编 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
导 论
第十四章 知识社会学
第十五章 卡尔·曼海姆和知识社会学
第十六章 对广播和电影宣传的研究
第四编 科学社会学研究
导 论
第十七章 科学与社会秩序
第十八章 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
第十九章 机器、工人和工程师
第二十章 清教主义、虔信派和科学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与经济
文献注释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1968年增订版序言
本书这次重新印刷不是新的修订版,而只是增订版。1957年的修订版,除了简短的导论被大大地扩展成了本版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外,其他基本未变。仅有的变动都是技术性和无关紧要的,诸如校正印刷错误与增补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
最初写作构成本书的诸篇论文时,并未打算写成一部有连贯章节的著作。因此,那种期望这些论文现在的排列会展现出一个由严谨的内部联系所主导的自然演进过程的想法是徒劳的。然而,我还是不愿相信这本书完全没有连贯、统一和重点突出等诸种优点。
为了做到尽可能的连贯,这本书被分为四编。第一编展现了一种理论取向,根据这种取向,随后讨论了三类社会学问题。后三编各有一简短的导论,目的是想使读者不必自己去寻找由前一编到后一编的逻辑路径。
为了全书的统一起见,这些论文是着眼于两种社会学关切的逐渐展开和发展而组合起来的,这两种关切贯穿于全书,是通过各个章节中的观点而不是在考察一个特定主题之中得到充分表述的。这两种关切就是对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研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切和对整理实质性理论与社会学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程序的关切。
可以认为,这两种目的并没有受到范围过于局限的损害。事实上,假若我暗示这些论文涉及了那些广大而模糊的领域,那么这一过分的论断只是强调了产出的微不足道。但是,既然理论与研究的结合、理论与方法的整理是贯穿于本书各章节的关切,那么就理论取向说几句,正如在第一编所提出的,就是适宜的。
第一章阐明这一情况: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目前的应用理论的表述之间,虽然它们的功能是互动的,但却是不同的。我们几乎无需指明当前的理论社会学依赖于以往的理论社会学的遗产。然而,我相信,考察对于真正的社会学思想史而不是一系列按年代整理出的社会学学说概要的知识要求,还是有价值的。这就恰如考虑当前社会学理论如何吸取前人理论是有价值的一样。
由于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社会学中层理论予以很大关注,所以就有理由根据这一时期发展出来的对这种理论的应用和批评来考察一下这种理论的特性和作用。第二章承担的正是这一任务。
第三章为被描述为功能分析的社会理论提出了一个框架。它是以一种范式为中心的,这种范式整理了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人类学诸领域发展出来的功能阐释中一直隐含(偶尔也显见)的那些假设、概念和程序。如果放弃发现一词的广泛含义,那么就可以说这个范式的诸因素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发明的。它们部分是通过批判性地仔细考察那些把功能取向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学者们所作的研究和理论讨论而得以认识的,部分地是通过重新检验我自己对社会结构的研究而得以认识的。
第一编的最后两章概括了现今在社会学研究中得到公认的各类相互关系。
第四章区别了那些被社会学理论这一常常含糊应用的术语所包括的相关但又不同的研究:方法论或程序逻辑、一般取向、概念分析、事后解释、经验概括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它们联系的事实就包含了它们的区别——我要强调在理论中一般取向的局限和功能。社会学从这种一般取向中,要比从一系列由一般理论导出的、被经验证实的、具体的一致性中得到更多的充实。因此,我也要强调和试图描述经验概括的重要性和不完全性。在这一章中,所指出的是这种毫不相同的概括可以通过一个整理过程而得以核实和加强。因而,它们就成为一般规则的例子。
第五章考察了理论与研究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另一方面,即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经验研究所得出的各种各样的结论。只有那些仅仅是读过而并未从事过经验研究的人,才会一直相信研究的惟一的或更为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检验先前建立的假设。该研究代表了一种基本的但却狭隘的、远不是惟一的功能。在理论发展中,(经验)研究起着比这种被动的确证作用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正如这一章所详细指出的,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也有引发、重新阐述、重新确立和澄清的作用。因而,经验研究促进了理论的成熟。很显然,那种远离所有经验研究而只凭道听途说的社会学家,会冒着同经验隔绝的危险,而经验研究很容易把他的注意力转到新的、富有成果的方向上去。他的思想里还没有经验准备。他还不会有常常被称为偶然发现的经验,即由对新发现(而不是按图索骥)有准备的头脑偶然作出的发现。由于注意到这一点,我把偶然发现作为经验调查的一个事实而不是一种哲学。
马克斯·韦伯赞成的观点是对的,即一个人不必为了了解恺撒而成为恺撒。但是,对于我们理论社会学家来说,有这么一种诱惑,常常好像为了解恺撒而不必研究恺撒。然而,我们知道,理论和研究的互动既有助于对特殊个案的理解,也有助于一般规则的形成。
我感激芭芭拉·本根精心编辑了前两章;感激哈里特·A.朱克曼博士对这两章初稿的批评;感激玛丽·迈尔斯女士把涂改不清的手稿变成了清晰的打字稿。在准备这些导论性的章节时,我还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罗伯特·K.默顿
纽约哈得孙河畔黑斯廷斯
1968年3月
1957年修订版序言
在这一版中,大约三分之一多的内容是新的。这一主要的变化包括四个新的章节和两个文献附录,这些附录回顾了它们所属那些章节所涉及的问题的近来发展。通过改写那些应该很清楚却并不清楚的段落,我也试图改进书中各处的阐述,并且我已消除了几个绝不应犯的乏味的错误。
在这一版所加的四章中,有两章来自已出版的专题文集,其中一本已脱销了,另一本也同样近于见不到。“影响的模式:有地区性和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人物”一文首次出现在1948年至1949年的《传播研究》(P.F.拉扎斯费尔德和F.N.斯坦顿编)中,它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处关于在社会中个人影响之作用的系列研究的一部分。这一章介绍了“影响”这一概念,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影响,即“地区性”影响和“世界性”影响,而且把这两类影响与地方社区中的影响结构联系起来。“关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是与艾丽斯·S.罗西夫人合作写成的,最初发表在《社会研究中的连续性》(R.K.默顿和P.F.拉扎斯费尔德编)中。它利用了《美国士兵》所提供的大量证据,来阐明在某些条件下,人们要使自己遵从不同群体的,特别是他们所不隶属的群体的规范。
在这一版中新加的其余两章从前未发表过。第一个是“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这一章试图加强近来对被称为失范的社会规范解体的经验和理论分析。第二个是“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这一章试图说明当前对参考群体行为的研究的一些特定社会学含义(不同于社会心理学含义)。目的则在于考察社会结构的某些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对参考群体的社会学分析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之前必须解决。
文献附录主要涉及到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还相当详细地涉及到近代科学发展中新教的作用。
我特别要感谢埃莉诺·巴伯博士和玛丽·克林克夫人所做的校对;感谢伯尼斯·泽尔迪齐夫人所做的索引准备工作。在修订本书时,我受惠于福特基金会为行为科学计划提供的一小笔资助,这笔资助是没有事先限于某个特定项目的资助表中的一部分。
罗伯特·K.默顿
纽约哈得孙河畔黑斯廷斯
1956年感恩节
致 谢
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是什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对我来说,很难在细节上追溯我在本书中论述的种种观点的起源;很难追究这些伴随我多年的观点不断修正的原因。许多社会科学家对这些观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且只要知道了出处,在各个章节的大量注释中都会提及。但是,在这些人中,有六位尤其使我在不同程度和方面受到裨益,对于他们,我谨致谢忱。
最早和最大的帮助来自查尔斯·H.霍普金斯,本书以题献这种微不足道和姗姗来迟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谢意。由于他(我的姐夫)的存在,许多人提高了他们的人类尊严。只要我们中间任何领略过他的生活的人还活着,那么他就活着。我是充满爱、尊敬和感激之心将此书题献给霍普——一位深切地知道应当指导他人的人。
至于我的好友、现在在奥伯林学院的乔治·伊顿·辛普森,我非常感谢他曾指导一位鲁莽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并使他看到研究社会关系系统运转的学术乐趣,使我很容易地就顺利地步入社会学之门。
在皮蒂里姆·A.索罗金全身心投入历史运动研究之前——这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社会文化动力学》中——他促使我摆脱了认为有效的社会研究仅局限于美国的地方主义思想,也使我摆脱了缺乏上进的、把社会学重要主题局限于诸如离婚和青少年犯罪之类社会生活表面问题的狭隘思想。我乐于感谢这一可敬的指教,但感激之情难以尽言。
对于在科学史家中最令人敬重的乔治·萨顿,我要感谢他的友谊和指导,感谢他使我在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获得了在他那著名的哈佛图书馆189号工作室工作的特权。在本书致力于社会学理论史之必要条件的第一章和致力于研究科学社会学的第四编中,读者将会看到他对我的激励的细小印记。
那些读了后面篇幅的读者很快就会认识到我从我的导师和朋友塔尔科特·帕森斯那里受益至深。他很早就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向许多人表明了他对分析理论的热情。从他善于激发学生的知识热情而不是将他们培养成顺从的信徒方面,可以看到他为人师表的气度。三十年代初期,哈佛大学小小的社会学研究生班所提供的亲密学术气氛中,有可能使像我这样的研究生与像帕森斯博士这样的导师之间保持着密切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同仁集体,今天在那些由众多研究生和一小群忙碌不堪的教授组成的系里,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集体。
近些年来,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室共同工作的时候,我从保罗·F.拉扎斯费尔德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由于他对我从与他的无数次交谈中受惠多少还毫不知情,所以我特别荣幸地借此机会公开地使他注意到这一点。他那怀疑的好奇心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我更为详尽地阐述我持下列观点的理由,即我认为功能分析现在对人类社会的广泛问题虽不是惟一的但却是最有前途的理论取向。而最主要的是他以身作则,更加使我确信社会科学与社会学的浅薄涉猎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在于系统性和严肃性之中,这就是说,以学术上的责任感和严谨探求最初被认为有趣的思想。我认为,这也正是本书第一章开头所引怀特海格言中最后几句话所说的意思。
还有其他四位我应提及的人:一位是因为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知道我对她的感激之情;其他三位会在适当时候发现他们于我助益良多。
译 后 记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的一部经典著作。
我们十分高兴的是,该书在有了法、意、俄、日、波兰、捷克、希伯莱、西班牙、匈牙利、葡萄牙等文的译本之后,中译本终于与广大中国读者见面。
默顿是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活动、思想和理论横跨了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不仅如此,默顿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社会学领域,他曾是美国七十年代前后知识分子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例如,美国《公众利益》季刊1972年秋季第29卷上的一篇调查文章把默顿列为近七十位最有名气的美国知识分子之一[参见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卡特年代》(第2版),第170页,梅士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一书是默顿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好总结,也是作者本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的生动体现。该书是由多篇论文和不同时期的著作汇编而成的,初版于1949年,修订版于1957年,1968年作者在补充了许多内容之后增订再版。我们的译文是根据美国纽约自由出版社1968年增订版译出的。
本书中文版的问世, 我们首先感谢苏国勋先生。没有苏先生的发起、鼓励和指导,本书中文版不会与广大中文读者见面。在翻译期间,沈原先生在组织工作方面,李秋零在拉丁文、德文的译述方面,侯一麟先生在法文译述方面,邰志强先生在译稿誉清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在此,我代表译者们向他们致以谢忱。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作者本人。在翻译之际,默顿先生及时地给我们寄来了原版书、照片和一些解决疑难的信件以及中文版序言。我们愿借此机会,向这位远在大洋彼岸的年过八旬的社会学大师致意!
本书的译、校者名单如下:目录、序言、致谢、第一编第一至五章:唐少杰译,蒋和明校;第二编导论、第六章:冯寿东译,蒋和明校;第七章:刘永军译,李淑静校;第八至九章:李守京译,李淑静校;第十章:李传全译,唐少杰校;第十一章:袁坡、刘敬鲁译,唐少杰校;第十二章:赵艳萍译,唐少杰校;第十三章:李丽伟译,唐少杰校;第三编导论、第十四至十六章:姜肇国译,唐少杰校;第四编导论、第十七至第十八章:黄静静、刘求实译(王瑞芝老师对德文部分的翻译给予了帮助),唐少杰校;第十九至二十一章:曹尚伟译,蒋和明校;文献注释,索引:姜肇国、张玲霞译,蒋和明校。本书中文稿自1987年底至1988年初开始,最初,蒋和明先生主持全书翻译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劳动,后来,因他赴美深造,改由唐少杰负责全书翻译工作,由唐少杰通阅全部译稿,并做了文字校订和统一工作。最后,译林出版社约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齐心先生对全部译文作了大量的校订、补漏和部分重译的工作。
为了方便进一步查阅和研究,我们把本书英文原版页码以边码的方式标在正文页旁。我们还把书中引用的著作、杂志、论文等原文标题附出,在第二次以及之后出现相同的标题时则略去原文。另外,在引文出处若有相应的中文版译著,我们也尽量标明。
总之,谨请各界读者对我们的译文不吝批评、指正。
唐少杰
1992年初春一稿
2005年初春二稿
北京清华园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