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丽安娜的漫长人生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
达契亚·玛拉依尼的作品曾荣获斯特雷加文学奖、坎皮耶罗文学奖、那不勒斯文学奖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2011年,玛拉依尼入围布克国际奖决选名单。2012年后,她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书荣获坎皮耶罗文学奖,入围《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入选《卫报》“1000本必读小说”
◾️意大利女性主义文学经典
本书是达契亚·玛拉依尼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90年,后被引进到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目前全球超过90个版本,讲述了聋哑公爵夫人玛丽安娜的一生,呈现了一个被压抑的女性如何探寻自我,抵达自由。
◾️深刻描摹女性的生活与命运
玛拉依尼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描摹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处境,以及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奉献与牺牲、隐忍与失语,用冷静的笔调从历史和社会的根源来剖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一幅意大利西西里的优美画卷
本书在叙述女主人公玛丽安娜一生的同时,也将十八世纪西西里的风俗、景色与食物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幅细密、优美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影视改编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于1997年上映,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法恩扎执导,荣获第41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
◾️本书译者陈英是意大利语资深译者
陈英译有全球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等重要意大利文学作品,2020年获评“单向街年度译者”,2021 年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布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翻译奖。
——————————
玛丽安娜出生于十八世纪的一个意大利贵族家庭,幼年受到一次惊吓后,失去了听力,且再也无法开口说话。十三岁时,父母将玛丽安娜许配给了她的舅舅皮耶罗公爵。
她生下五个孩子,逃过了瘟疫,目睹过数次死亡。她为家族贡献了自己的身体,在几十年里沉默地见证着这个家族的荣耀与败落。沉默占据了她,也给她庇护,让她得以在其中探索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在无声的世界里,玛丽安娜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精神生活。她经常待在图书室里看书,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一次与哥哥的相聚中,玛丽安娜无意中知晓了导致自己聋哑的缘由,也揭开了这个家族最黑暗的秘密……
——————————
巧妙地将一份女性主义声明与对十八世纪西西里岛的美丽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关于理智和道德的节奏严谨的故事,既是一则迷人的童话,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现实编年史,讲述了一个女人在自我表达和获得独立之路上的艰难跋涉。
——《柯克斯书评》
主人公玛丽安娜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叙事的紧迫性完全征服了读者。玛拉依尼出色地描绘了西西里贵族奢华与肮脏的生活,并以高超的技巧通过沉默的公爵夫人的眼睛传达了每一个细节。
——《标准晚报》
这是一部非常生动的小说。它唤起强烈的感情。它引发思考。它邀请读者进入一个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它极具启发性,动人,引人入胜。
——《苏格兰人》
这是玛拉依尼多年来最好的一部小说——穿插着对日常生活的详细描述:气味、食物、药物和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
他们涉海而来
入围2022年布克奖、奥威尔政治小说奖!
关乎艺术、土地和语言,爱与性,青春与苍老。
以清新如诗的文字书写一座夏日孤岛上的矛盾、爱欲和追忆,
延续百年的古老忧伤呼应当下的暴烈现实。
——————————
【内容简介】
1979年夏。
一名英国画家来到爱尔兰西岸的一座小岛,试图找到画出毕生杰作的灵感;
一名法国语言学家紧随其后,为了研究岛上爱尔兰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个妇人怀念葬身大海的丈夫,选择通过艺术达成与丈夫环游世界的心愿;
一个男孩厌倦了荒僻小岛上的乏味生活,渴望跨海去追寻更大的梦想……
两名外国访客打破了岛上宁静的生活,也勾起众人心中深埋已久的记忆和欲望;
而在不远的陆地上,报复性的流血冲突愈演愈烈,凯尔特的古老忧伤仍在延续……
——————————
【编辑推荐】
“这座岛太小了,没法同时容下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英国人”
夏日,偏远的爱尔兰海岛,英国画家和法国语言学家相继到来,
唤起激荡数百年的历史回音——谁支配谁?谁拯救谁?
一则映射古今殖民暴行的政治寓言,
一首语言和艺术、历史与暴力交织的凯尔特温柔哀歌。
入围布克奖、奥威尔政治小说奖:以多样笔触书写平静之下的矛盾和欲望
人物对话、内心独白、历史回顾、新闻简报……
看世纪冤家英法拌嘴,听耄耋老妇追忆往昔,
品专家学者科普长文,读媒体报道血腥冲突……
幽默又讽刺、沉静且动人,历史书写与个人叙事碰撞的典范之作!
“我们在这里习惯了想念,都是想念的专家”
为了活着,他们远涉重洋;为了追梦,他们背井离乡。
故土是爱尔兰人无法摆脱的重负,也是割不断的根。
家与国、传统与和现代,都融于这份一代代传承的想念。
世界在崩坏,信念在瓦解,人与人的联结岌岌可危
狡黠和天真相遇,残忍与善良相随,
爱尔兰的命运与詹姆斯的前景在夏日交汇,
懵懂少年去何处寻找自己的位置?
当下的世界又将向何方前进?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操刀封面,便携小开本出门无忧
清爽白+忧郁蓝+珍珠银+沉郁灰,
海洋气息完美呈现小说风格,为夏日阅读增彩!
单封方脊口袋本,通勤、旅途、度假适用。
——————————
【名人推荐】
继承了辛格、特雷弗和托宾的文学传统,描写了被传统的重负逼到角落的爱尔兰生活……马吉的文字明亮、抒情而尖锐:时而滑入竖列的单字段落,时而沉浸于猎兔的细节或普鲁士蓝的气味,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感。
——《卫报》
马吉精巧地记录了岛上古老信念的瓦解……在主线叙事之外,还有北爱尔兰暴力冲突的宏大故事切片,简短的新闻报道读起来像是暴行的分类目录。马吉也采用其他有趣的方式讲述故事,人物的对话简明而直接,一些内心活动以意识流呈现,其他则是长短不一的诗行……马吉编织出一部关于语言、艺术、殖民主义和北爱尔兰冲突的小说,生动且引人深思。
——《西雅图时报》
终于有部小说把读者当作成年人对待了,这真让人欣慰:它新鲜而不追逐文学新潮,引人思考但不聒噪,自成一派却从开篇的奇异戏剧到果决的结局都令人满意……除诸多主题之外,她的书也蕴含着其他元素——关于家庭、男人与女人、乡村社群,许多层次都在表面浮现,宛如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一条水中的鲨鱼。
——《泰晤士报》
作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意味着什么?《他们涉海而来》对此提出了迷人的洞见,并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和地域……马吉这部精妙的小说还歌颂了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需要。
——《独立报》
《他们涉海而来》是一部思想小说。马吉以丰富的细节构建出她的世界……它基于一个悲剧频发的夏日里爱尔兰的残酷政治现实,同时提醒着我们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边界遗产。
——《纽约时报书评》
朴素、简洁……一个关于语言与身份,关于艺术、压迫、自由和殖民主义的故事。《他们涉海而来》是一部关乎重大议题的小说。
——《金融时报》
马吉这部引人入胜、原创性十足的小说从宏大和微观的视角思考了帝国主义、所有权、权力与剥削……书中还不乏人物间来回较劲的活泼幽默。
——《每日邮报》
《他们涉海而来》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一篇关于自然以及阶级、文化、性别间交锋的敏锐评论。书中写到暴力,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吉捕捉到了潜藏在保护、教养之下更险恶的残忍。
——玛丽·贝丝·基恩
《他们涉海而来》是一本生动、令人难忘的书,它关乎艺术、土地和语言,爱与性,青春与苍老。重大观念轻盈地编织在奥德丽·马吉强大的文字中。
——萨拉·摩斯
仿佛一则寓言,就像历史本身,它给我们一个苦涩的教训……并且营造出一种情绪,在翻过最后一页之后仍留下令人不安的余韵,经久不散。
——凯文·鲍尔
-
1997年的蛹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栗鹿的中短篇小说集新作,收录了作者从2020年至今创作的六篇小说,围绕千禧年前后的家庭、少年少女的成长、现代个体的历史和未来、心灵空间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等话题展开。
作品集延续了栗鹿一贯细密深邃的风格,也探讨了人类以全新角度理解世界的灵智和可能性。
畸形展上的幼熊“乌苏里”,被两位小朋友救下,又被逐渐遗忘在动物园,而遗忘是事物腐坏的开始;
“蛹事件”发生后,生活在南港的人们都失去了一些什么,失踪、失语、失忆;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舅舅费希,有一部未完成小说手稿《第四人称》,他哀求家人无论如何要将它找到;
多年不见的发小清会忽然去世,她的葬礼本该是故事的终点;
小时候,明明和秉爱都曾向名为“无穷洞”的大湖许愿,希望生命中的某人能够消失……
回到老屋度过假期的一家三口,在旷日持久的大雨中,看到过去的雨、过去的人;
所有的故事里,不安之后,我们可以跳过结局。
【编辑推荐】
收录人民文学新人奖获奖作品《空蛹》,新世纪写作十周年纪念!
时空交错,千禧之约,一部属于所有人的“梦核1997”——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但过去、现在和未来总是同时存在。
呈现千禧年前后历史记忆的大量细部,书写延宕在自我、心灵、时空和宇宙之间的微妙情绪。
“心灵不需要做出任何选择,它可以同时抵达无数港口。”——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迷你的宇宙模型。
我们见到的一切都是曾经所见,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所有小事,都是彼此纠缠的悬念和线索。栗鹿用绵密的语言和蒙太奇一般的小说场景将它们编织,期待拥有类似经历的人,解开这些故事中的密码。
瘦窄型小32开本,致敬科学思维版画大师M.C.埃舍尔经典画作《画廊》,小说存在于哲学与灵思的留白之处。
【名家推荐】
栗鹿的中篇小说《空蛹》是一篇给我们带来新鲜阅读感受的文本,小说将女性视角与科幻视野相融合,包含了对恒星、水怪、野人、UFO目击事件等的好奇,也包含了对自身以及身外世界的探秘。从身处的现实出发,抵达另一层空间的现实,视野辽阔而深具内省气质,《空蛹》凝聚了新一代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惊奇经验与探索精神,彰显出小说所能抵达的想象广度和思维疆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莉
在栗鹿的小说里,人物通常都不处在向前的行动中,而是处在停滞乃至回顾中,或者说,他们即便奋力赴约,也是为了与不安的过去重逢,并盼望某种和解,在讲述此生遗憾的总和之后。
——张定浩
栗鹿越过了对于私人情感的凝注,沉浸在巨大的空间里,比如小说中的雾岛,探入人物幽深的内心,语言和故事编织绵密,呈现出独特的面目。
——胡桑
如同复述梦境时常徒劳,小说本质上拒绝被其中故事的轨迹命名或定义,《空蛹》也是这样。一切始于一片飞地一座孤岛,有关闭合世界里一段逝去的时间。栗鹿将理念编织在充满雾气的异境里,“我”随婆婆长大的飞地“蛹”是“废墟”,也是从一去往无限,又从无限回到一的“神殿”。它是记忆层层叠套般的无尽之梦,是女孩对存在、理念、世界的好奇与探知。
——文学评论家 贺嘉钰
“雾岛”是作家的再造之镜。栗鹿写书的时候,或许也有一种在腾挪魔方的感觉——跟故乡永别以后又再造了一个故乡。这个故乡是以她的名字和她的气息命名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从故乡生长出来的。有一些雨点注定落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些雨点去了其他的地方。我们每个人在谈到自己和故乡的关系时,都有权利对我们的故乡进行再叙述——这是故乡对于每个孩子特别宽容的一种姿态。
——《收获》吴越
-
志贺直哉作品集
「自分を熱愛し、自分を大切にせよ」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芥川龙之介心目中“最没有俗气、最接近诗意、最纯粹的日本小说家”、“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
凝练日本文学传统神髓,以生命为素材的极致写作。
夏目漱石数度约稿, 芥川龙之介自愧弗如, 谷崎润一郎与之相交甚笃,武者小路 实笃、菊池宽、宫本百合子、小津安二郎 、小林多喜二等倾力推崇,在中国文坛,郁达夫、格非、张 大春等都对志贺直哉有着很高的评价。
以改造社《志贺直哉全集》为权威底本。
白桦派研究专家 刘立善教授 倾力翻译并悉心解读。
精美函套装帧,口袋本设计,附赠年谱折页,让经典成为日常。
——————————
本函套收录了四部作品:
1.《暗夜行路(全两册)》——志贺直哉凝聚十七载心血而成的毕生唯一长篇。走出自我纠葛的暗夜,成就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2.《和解》——志贺最具代表性的自传性中篇小说集。书写亲情纠葛的经典之作,解开人性羁绊的沉重寓言。
3.《学徒之神》——志贺直哉创作前期精选结集。从自我走向自然,流传百年的心境小说典范。
4.《灰色的月亮》——志贺直哉创作中后期精选结集。不勉强、无妥协的心灵缠斗,“以笔剖心”名作精选
——————————
✨ 名家推荐
郁达夫:(志贺直哉)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
格非:重读志贺直哉的小说,将为我们重新思考小说与世界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芥川龙之介:他(志贺直哉)的艺术是天衣无缝的,我只有在看到他时才会感到无法呼吸,我这一辈子的工作,只抵不上志贺直哉这一个人。
大冈升平: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巅峰。
广津和郎:在现代日本作家中,志贺是一位同时熟知神的心灵与恶魔心灵的人。
本多秋五:志贺直哉创作出了不说谎的人,写出了不说谎的小说。
菊池宽:志贺直哉是日本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形式表现上选择严肃,内容上却充满人性的温暖。
中村光夫:大正时期的作家中,没有谁能够像志贺直哉那样对日本现代文学产生了生动的影响。就这一点而言,就连森鸥外、夏目漱石,毕竟也不及志贺直哉。
-
波兰人
◎诺奖得主J.M. 库切最新小说《波兰人》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一部21世纪罗曼蒂克消亡实录,一部库切版《爱欲之死》
◎性在泛滥,爱在消亡。在这个时代,爱比性更急迫地需要被解放。
【内容简介】
《波兰人》是库切近半个世纪漫长创作生涯以来的小说新作,以简朴隽永的笔调,精准捕捉爱欲消弭的时代症候。年老的波兰人在巴塞罗那邂逅了女人,她惊讶于这个时代竟然还存在神圣爱情的信徒。他像是来自过去的幽灵,是一个逝去时代的遗痕。他爱上了她,她只觉得他可怜。
【编辑推荐】
★诺奖得主J.M. 库切最新力作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库切是当代世界文坛重要作家之一,首位两度摘得英语文学桂冠布克奖的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人》作为库切的小说新作,备受全球读者的期待。
★一部21世纪罗曼蒂克消亡实录,一部库切版《爱欲之死》。
《波兰人》用文学的方式,聚焦人类最当下的爱欲困境,精准捕捉爱欲消弭的时代症候:性在泛滥,爱在消亡。在这个时代,爱比性更急迫地需要被解放。
★全球顶尖文学媒体争相报道,好评如潮。
《波兰人》一经出版,便引发《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卫报》《洛杉矶时报》《伦敦书评》等全球顶尖文学媒体的报道和讨论。
★资深外国文学译者李鹏程倾心之作。
李鹏程,1983年出生于山西阳泉,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译有保罗·奥斯特《4321》、王鸥行《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等作品。
★特邀作家、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撰写精彩长文导读《垂死的浪漫》。
从世界经典文学中的爱欲叙事出发,勾勒二十一世纪的爱欲困境。
★知名设计师艾藤整体操刀装帧设计,内外封使用激光浮雕起鼓工艺。
32开125*185mm小开本,通勤出游,轻巧便携。内文采用80g顺纹胶版纸,翻阅柔软,手感舒适。
【媒体评价】
过了某个年纪,每一次触及床榻的爱欲尝试,都是在直面人生的赤裸与恐惧。——《纽约时报》
爱意味着什么?库切想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而记忆——当我们知道它不会持续时,它能提供什么慰藉?……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库切提醒我们面对一些我们不愿记得的事情:一切都会消逝。——《洛杉矶时报》
《波兰人》文字简朴但始终深刻。库切描绘人类境况各种变化的能力仍然是大师级的。——《出版人周刊》
《波兰人》表明,83岁的库切才华并无丝毫减退。——《卫报》
《波兰人》句句清晰,字字优美,完全可以靠在壁炉边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伦敦书评》
-
梦游人
★被中文世界“遗忘”的文学巨匠
赫尔曼·布洛赫首部长篇小说代表作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偶像,与卡夫卡齐名的德语文学巨擘
汉娜·阿伦特、卡洛斯·富恩特斯、苏珊·桑塔格等一致推崇
★继《尤利西斯》之后的不朽杰作,国内首部德语直译版本问世!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范本,三部曲结构塑造三代“梦游人”
——从犹豫不决到徒劳无功,最后与破碎的时代共沉沦……
☆横跨欧洲30年动荡岁月,再现分崩离析的“昨日世界”
在无力反抗的时代,陷入一场集体梦游
“我们知晓自身的分裂,但我们无法解释原因……这是个让人无力反抗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它,只能将它形容为‘疯狂’或‘伟大’。”
——————————
【内容简介】
《梦游人》是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三十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形象。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因为写下《梦游人》,布洛赫成为现代欧洲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第一部《1888年:帕瑟诺或浪漫主义》
帕瑟诺,一位贵族军官,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梦游人”。
帕瑟诺十分认同自己作为“军官”的身份。他迷恋制服,因为制服明确了世界的等级秩序,是他拥有的最确定的东西。但他的好友伯特兰却中途退伍,成为玩世不恭的商人,这对崇尚传统价值观的帕瑟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帕瑟诺发现自己正被生活围困,无法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挣脱。少年时,他遵循“次子从军”的传统,被迫离乡,进入军校;成年后又因哥哥意外离世,面临接管庄园的艰难抉择。他爱上了妓女鲁泽娜,却最终与门当户对的庄园主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但无论如何选择,帕瑟诺都无法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
★第二部《1903年:艾施或无政府主义》
艾施,一名会计,一个徒劳地想要挽救世界的“梦游人”。
艾施不理解,为什么弄虚作假的同事能被委以重任,认真工作的自己却被解雇了。在他看来,价值颠倒的世界就是一本“坏账”,他渴望“清算”社会不公平之事。
然而,在这个时代,艾施的努力显得徒劳又矛盾。他既不满于黑白颠倒的世界,却又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为解救从事危险表演的女演员,艾施买下了杂技团,但很快又办起哗众取宠的女子摔跤比赛;为解救入狱的朋友,艾施四处求助,但最终却选择举报一个无辜之人……身处混乱的时代之中,他本就是价值崩溃的一部分。
★第三部《1918年:胡桂瑙或现实主义》
胡桂瑙,一个自私的逃兵,一个与混乱、失序的时代同流合污的“梦游人”。
逃兵胡桂瑙一路东躲西藏,来到了特里尔小镇。凭借着满口谎言,他摇身一变成为军火集团的代理人,周旋于以帕瑟诺少校为首的政要名流之间,收购了艾施主编的报纸,以报社发行人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在小镇生活下来。
与胡桂瑙不同,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小镇上的其他人无不是痛苦而彷徨的:郁郁寡欢的律师妻子在大流感中死去,死里逃生的战时后备兵陷入精神崩溃,失去手臂的少尉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随着战事延续,一场暴乱和大火彻底颠覆了小镇本就岌岌可危的安宁。
——————————
【名人推荐】
☆《梦游人》预示了小说的未来可能性。……必须认认真真地、慢慢地读《梦游人》,在那些最不合逻辑却可以理解的情节上玩味良久,去看出一种暗藏的、隐蔽的秩序。……在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大写的历史呈现为一种价值贬值的过程。
——米兰·昆德拉
☆本世纪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原创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之一。
——英国诗人、美国桂冠诗人 史蒂芬·斯彭德
☆这是一场最高级别的智力探险,是布洛赫足以称得上伟大的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他是天生的诗人。对他而言,写作本身无疑就是一种迷狂。
——汉娜·阿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