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中义一
本书是关于田中义一——所谓“田中奏折”的主角、被称为侵华战争主谋——的传记。主要围绕田中义一的政治生涯的展开,探讨在日本近代的政治军事史上田中义一究竟占有怎么样的地位,扮演了何种角色。作者为日本近代政治史、军事史学家纐纈厚。 在作者的论述中,田中义一是日本近代的举国为战的国家体制,即总体战体制的构思者、先导者,其通过在军部掌握实权(作为陆军大臣)、铺设人脉、进行种种改革,和转身入政界后与政党的合作斡旋(作为首相),将总动员体制构想从军界渗透至政界、官僚阶层以至财界,开启了日本的战争道路。所以,田中义一的政治生涯,可以视为日本走上近代化直至军国主义化的缩影。从这个角度来看,田中义一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人物。
-
万国竞争
从拿破仑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漫长的19世纪戛然而止。自诩人类文明中心的欧洲即将掀起一场席卷天下的腥风血雨,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归于尘土。若干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很快会淹没在炼狱的血海里,灰飞烟灭。
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从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周游列国,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辉煌,奥匈帝国的摇摇欲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败与自我救赎,精心描述与解读“万国竞争”之世,评点列强治法之得失,为中国与世界探寻出路。
既然于此末世,皇纲解纽,夷夏易位,天崩地解,那就重塑政教,再造精英。康有为提出的问题,至今仍发人深省。但是,为了在全球史的背景下理解从19到21世纪的中国道路,最有意义的恰恰是追问:康有为未能看到什么?历史正是从康有为失败的地方重新起步,走向新的制度、秩序与文明。
-
最寒冷的冬天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开大国博弈的真相。
★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北朝鲜。双方在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开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第一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最大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最大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最后,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入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毛泽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毛泽东,只有“半个人”(指周恩来)同意出兵。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
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
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
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朝鲜人民军攻势猛烈,让美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入日本海。
麦克阿瑟险中求胜,实施仁川登陆计划,一举扭转败局,展开反攻。
战火延烧到中国,形势危急,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派兵入朝,战争局势风云突变。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
美国政府一系列错误判断,导致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
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
重塑中华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
晚清以降
本书主要叙述晚清以来在西方物质文明传入的冲击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一方面,传统社会单调、封闭、等级森严的局面被打破,但残存势力依然强大;另一方面,西方物质文明就像错剪到中国文明拷贝上的“蒙太奇”,一下子打乱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固有周期,从而引发了城乡冲突、公私冲突、新旧冲突、强弱冲突、华洋冲突等等,诸多冲突交织在一起,构成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景象。
-
沉重的皇冠
在许多人眼里,他是(精神病)治疗的典型案例;是想法无常、极度自恋的“可恶皇帝”;是四肢不协调、攻击性强、带有虐待狂倾向的“恶霸”;以目睹他人受辱为乐,以脱离于同胞之外而沾沾自喜;是乏味的、疯狂的、自吹自擂和自视甚高的“傻瓜”;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先驱”;是德意志帝国优雅的沙文主义和奥斯维辛种族灭绝式的仇恨之间“失落的环节”;目睹了世界上最极致的丑恶,却宣称这是上帝的杰作。简而言之,他是“世界历史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