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插图重校第6版)
【编辑推荐】 ★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颁发的“2008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奖、英语世界及海外华人社会最畅销的中国近代史巨作、197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五百周年社庆文告公布的数十名著之一 ★重排重校,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呈现客观翔实的经典著作。2008年,《中国近代史》中文简体版一经出版便受到广泛关注,更有众多读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此次针对内容重新进行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取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不加评论的随文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中国近代史经典著作。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历经的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 ———徐中约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本书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 【推荐语】 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以英文作为媒介,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的挣扎历程,以近代之崛起为主线,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徐中约教授在1970 年首版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成为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 ——郭少棠,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本《中国近代史》……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史学界和凡是开中国近代史相关课程的大学生那里,几乎无人不知。直到今天,在西方大学图书馆里,此书依然有很高的借阅频率,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的权威著作和教科书。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作者能对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展开一种机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独到见地的陈述甚至于刻画。黄仁宇擅长于此,而徐中约也以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风格擅长于此。 ——雷达,著名评论家、研究员 此书的客观性,广涵性,折中性,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折中性并非贬义, 而是在复杂的历史问题面前不贸然下结论,客观地引述各方意见,让读者自己去求寻可靠答案……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 不回避尖锐矛盾,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不轻下结论,是它的又一特点。 ——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本书内容)扎实有价值……地图非常实用,图片珍贵,而每章后的参考书目对学生、助教及从事研究的学者都有相当的助益……是教授中国历史科老师的重要参考书。 ———《历史学:新书评》(History: Review of New Books) 本书是目前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最好的一本通史———资料丰富且翔实,广泛吸收大量的研究,写作清晰而深入。目前还没有一本书能超越这本书的成就。 ———《视角》( The Perspective) I.C.Y.Hsü 这本书一直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最受全国各大学欢迎的著作……我想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地理、编年和各种各样的人名事件,而是试图对这段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性格和动机进行刻画……这是一本研究精当、写作精良,读来令人愉悦的书。 ———亚马逊网络书店读者评论
-
恽毓鼎澄斋日记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很高听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值得推荐的一部好书。 《澄斋日记》长期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篇幅浩繁,有三十六册,百万字之多。因恽氏行草字体辨认较难,断句不易,难以卒读,所以从未刊行面世。史晓风先生退休以后,发军馀热,穷十年之力,埋头整理这一繁重而珍贵的材料,实难能可贵。他年事已高,却勤奋用功,寒暑不辍,把整部《日记》点校整理并誊写一过。由于恽氏《日记》是随笔记录,我用草书,故辨认字体极为艰难。有时辨认某个字,遍阅草书字典,不得其解;以后忽见另一处亦用此字,前后通观,反复研读,其义豁然贯通。遇到许多人名、史事,亦必追根究底,切实理清。这种勤奋、缜密、敬业之精神,老而弥笃,值得钦佩。 -
陈克文日记:1937-1952
本书以陈克文所遗留12册日记所载,1937年初至1950年3月间纪事为主,其中有关八年抗战及三年国共内战之个人经历、见闻、观察、感想至为详细;此外尚包括其出使印度尼西亚经历,以及有关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人物、事迹之回忆文章,其整体史料价值,固毋容置疑也。 -
“鬼子”来了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民国初年的进步党与议会政党政治
辛亥革命中革命派、立宪派、各地新军、会党势力和北洋派五种力量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在各派力量的脆弱平衡之上,民国初年中国开始了全面建立议会民主制的最初尝试,举办了规模巨大的国会选举,出现了众多的党派,民主思潮在公共舆论中也盛极一时。本书以立宪派主导的进步党为主线,全面研究民国初年议会政党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变和各派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并且力图揭示议会民主制很快失败并回归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层原因,研究范围大致从1912年5月临时参议院北迁到1913年底正式国会的瓦解。笔者认为,深入研究民初议会民主制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建设民主政治的条件,对于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
言不褻不笑
一部有關近代中國男性心態史的專著 以明清以來的笑話書、俗曲、豔情小說 與民初報紙的醫藥廣告等史料 探究明末至民初之間男性的情緒、欲望、身體與私人生活 並分析其所反映之思想、文化意涵。 《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 分為諧謔、情慾與現代轉型等三篇, 關懷的焦點是近代中國在傳統至現代的轉換中, 男性世界中幽默感、情慾表達與身體觀念之間的關係。 作者黃克武教授認為,明清諧謔書刊與豔情小說反映了男性中心的社會中,男性菁英分子對身體、情慾與兩性關係的看法。這些看法一方面狂野大膽、繽紛多彩,以「謔浪詼諧」之手筆書寫情慾活動與身體感受,另一方面則與儒家倫理、道家養生與佛教果報等理念交織在一起。清末民初報紙的醫藥廣告主要反映男子對性的恐懼與煩惱。這些醫藥廣告顯示在20世紀初年之後,傳統的身體觀、情慾觀在西方現代醫學、國族主義、跨國公司全球市場、新興媒體的衝擊之下所發生的變化。直至今日這些文本仍廣泛地流傳於中文世界,而其中所反映出來的「縈繞於心的性幻想與性恐懼」以及「言不褻不笑」等心態亦仍普遍地存在,構成中國文化圈中男性的性別認知、情慾表述與隱私觀念的重要基礎。 作者黃克武透過不同時期之文本,探索感官經驗的書寫,展現明清以來男性世界中身體與諧謔交織而成的世界。這些笑話書、豔情小說、俗曲等被視為特定時空之中作者(或編者)與讀者所共同營造的文化出產,因而表現出時代的性格。這些明清的文本除了反映中國歷史情境下不同時期男性的幽默感之外,還與身體與情慾等議題有密切的關係。 《言不褻不笑》的探索從十七世紀開始,上篇的三章以明清時期諧謔性質之文本為中心,探討傳統男子諧謔與身體、情慾之糾葛。第一章描寫與分析明清時期諧謔文本,及其與身體、情慾主題之關聯。第二章將焦點集中於最早在乾隆年間出版的《笑林廣記》中的性笑話。上述兩章所分析的諧謔文本中情慾表達可以讓讀者反省以「禮教─情慾」二元對立來觀察明清歷史的研究取向。傳統社會的幽默不限於情色笑話,而有更複雜的圖譜。第三章以道光年間出版李汝珍所著的《鏡花緣》為基本史料,探討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社會中不同型態的幽默,及其在中國近代社會史與思想史上的涵義。 中篇的第四章與第五章主要研究明清時期的豔情小說之情慾表達,以及其中所反映男性之情色意識。第四章指出明清的豔情文本以狂野的想像建構一個不以繁衍後代為目的的情色世界。第五章以三個不同的豔情小說探討明清豔情小說所展現的情慾世界與情色意識。作者黃克武以空間的觀念作為切入點,探討豔情作家如何透過空間安排與逾越來書寫情慾活動。 下篇的三章探討「現代轉型」。第六、七章將焦點從明清時期轉移到民國初年,從明末到民初中國男子對身體與情慾的看法有不少的連續性,但是另一方面隨著西力的衝擊與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遷。作者黃克武利用民初報紙的醫藥廣告來分析廣告內容所反映出男性的夢想與恐懼。第六章處理報紙醫藥廣告如何反映與形塑近代中國在中西論述交織之下的疾病觀與身體觀。第七章進一步地從腎、血、腦三類型的廣告,分析代理跨國公司藥品的廣告商如何一方面延續本土的文化傳承、語彙觀念,另一方面借助國外報章相同商品之廣告形象來行銷其商品,總之,全球化與地方化的過程是交織在一起的,全球化的部分展現科學論述與全球跨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地方化則顯示依賴傳統語彙的身體想像在西力衝擊之下仍有強勁的延續性。第八章探討「私領域」觀念在近代中國之發展。 另一方面,本書所收錄的這幾篇文章使用了以往史學研究較少運用的文學素材,來探究明清至民初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