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
《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是以当代历史哲学为主题的系列访谈。受访者是海登•怀特,安克斯密特、阿瑟-丹图、耶尔恩·吕森等当代最具有原创性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学者。在访谈中,十一位学者回顾并评论了自身的学术实践和当下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经历“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之后.当代历史哲学的丰富面貌。此书为来自各个学科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把握历史思想当代状况的生动、鲜活的文本。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第一章 理论家与历史学家 第二章 模式和方法 第三章 核心概念 第四章 核心问题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革 -
近代史家批判
《近代史家批判》为“近代历史学之父”兰克的代表作。在书中,兰克系统批判了自圭恰尔迪尼和马基雅维利以降欧洲诸国的史家和史著,对有关近代历史的著作的性质和价值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全面展示了运用和辨别史料、开展历史研究的方法。 本书为三卷本“兰克史学文选”第二部,原为《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14)》副卷,但在出版后,实际上成为兰克的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甚至有评论家称:“对现代历史学家的批判所做的贡献,是兰克先生的工作中最杰出的部分。”无论是理解兰克的学说,还是研究建基于他之上的西方近代历史学的滥觞及流变,本书都是一本绕不开的名著。 “历史的观念译丛”丛书主编耶尔恩·吕森教授和斯特凡·约尔丹教授为中译本撰写了长篇导言,系统评述兰克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为读者了解兰克提供了方便。 -
量化历史研究(第一辑)
《量化历史研究》致力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推广和创新,吸纳和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尤其注重量化方法、基础理论和前沿课题的跨学科研究,提倡贯通历史与现实、关联中国与世界,跨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范式解读历史中和变革中的中国。目标是建造国际一流的量化历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
历史知识问题
历史相对主义认为,没有任何历史著作可以直接把握过去历史的性质,其中所包含的“真理”均与这部著作之所以产生的制约性过程相关联。这种观点受到克罗齐、狄尔泰、曼海姆等人支持,在1930年代的美国史学界也比较流行,而持反对意见的一方则有西美尔、李凯尔特.舍勒、特勒尔奇等人。曼德尔鲍姆在《历史知识问题》中仔细批驳历史相对主义的怀疑论,总结性地论证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
史学遗产六讲
《谈史学遗产》一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学遗产的方法。关于研究对象,作者从七个方面作了概括,即归纳了史学遗产中的主要成就,并将其比喻为一个个“花圃”。这就是:中国史学上有关基本观点的遗产,包含历史观、历史观点在史学中的地位、史学工作的作用;史料学遗产;历史编纂学遗产;历史文献学遗产;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成果;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厉史启蒙书方面的遗产。关于研究史学遗产的必要性。作者指出:一,研究史学遗产,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二,研究史学遗产,可以逐步摸索出来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三,研究史学遗产,可以把历史上人们提出来的一些史学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资料,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这些见解,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史学,自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1902年发表《新史学》对中国古代史学进行激烈的批评后,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古代史学始终处于不被重视以至被否定的地位。白寿彝先生在1961年撰写此文,这在当时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见识,而且要有理论上的勇气。 作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五篇文章,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即历史观点、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历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