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颉刚全集
《顾颉刚全集》分八集,五十九卷,六十二册:分为《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读书笔记》、《书信集》、《日记》、《宝树园文存》、《清代著述考》、《文库古籍书目》,计2500万字。 各集内容介绍如下: 《日记:附人名索引.全11卷共12册》 顾先生日记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不间断。日记不仅是顾先生“生命史中最宝贵之材料”,更是近现代学术史、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信集.全5卷共5册》 顾先生交往遍天下,一生留下大量书信,此次所收约一千八百通。其中一部分是原信(包括家书七百余通),另一部分是录副本,还有一些是底稿及为数不多的发表于报刊者。这些书信所反映的不仅是顾先生个人的历史,也是当时学术界、文化界众多学者的历史,更是当时社会、时代的真实反映。 《古史论文集.全12卷共13册》 《古史论文集》是《顾颉刚全集》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中卷一至卷四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和对于古史传说及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卷五、卷六为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卷七至卷十一为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代的考订,其中卷十(上、下)所收的《尚书大诰译证》,是顾先生晚年最为重要的著作;卷十二收入《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国史讲话》、《当代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入门》四部专书。 《民俗论文集.全2卷共2册》 顾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积极态度的影响,把民间的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的经学、史学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做研究的题材。此部分除收入《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部专书外,还包括有关歌谣、风俗、民间文艺等的序跋与论述、探讨等。 《读书笔记:附篇目分类索引.全16卷共17册》 顾先生治学,勤于作读书笔记,从1914年起至1980年逝世,从未间断。六十余年积累了近二百册笔记,约六百万字。这些笔记是顾先生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文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思想各个层面。此次收入《全集》,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两卷:卷十五,顾先生早年北京大学求学时代的笔记;卷十六,《浪口村随笔》、《史林杂识初编》及笔记拾遗。 《宝树园文存.全6卷共6册》 顾先生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故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其中不免“琐屑之言”,甚至包括一些启事、广告、合同等。依照分类编年的原则,《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 《清代著述考.全5卷共5册》 此书是顾先生早年为研究清代学术而作,对清代五百多位学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辑录,并附相关的序跋及考证。其中一小部分曾经整理,陆续发表在《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上。此次收入《全集》,将《清代著述考》原稿全部影印,另将排印的部分附于原稿之末。 《文库古籍书目.全2卷共2册》 《文库古籍书目》著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颉刚文库内约六千部线装书,著录方式按经、史、子、集四部,外加丛书、新学,共分六大类。并将书中各家题跋汇为“题记编”。末附著者、书名、题记批校者四角号码索引。 -
我们生活的时代
天才史学家的通俗读本! 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入江昭的全新史学著作。抛弃陈旧的大国史观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进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的时代从何时开始,又将走向何方?谁能左右全球局势?还会有下一个超级大国吗?哈佛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又一力作!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部关注我们当下生活、探索人类文明未来的史学入门书。 -
为学十六法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四大分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文化资源宝藏,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人是否有效利用这个资源,实现继承后的创新。 吕思勉先生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同时,多年的从教经验也使他成为传授研究古代文化典籍心得的教育大师。本书就是吕先生在不同场合谈如何读经、读史、读子等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汇编。 这些文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近代以来中、西学如何在碰撞中流传的,尤其是面对越来越细的专科化教育,近代大师们是如何对待具有综合性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这些对今天的后学更有足够的借鉴意义。 -
史通
《史通》是我国唐代史学家、思想家刘知几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共有二十卷,分为内、外两篇。《史通》一经成书就颇受人们的关注,历代注家连绵不绝,以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最为流传。故这次重印,我们也将浦起龙的“通释”按内容排在相应的每一段本文的后面,以方便阅读。此外书中还收入了当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关于《史通》的评论。可谓一册在手,尽可见中国史学理论之脉络。 -
文史通义校注
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
通向义宁之学——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
目录 怀念王永兴兄 鲲西 悼王永兴教授 吴承明 见王永兴讣告随想 黄明信 怀念王永兴先生 吴小如 深切怀念王永兴先生 王尧 王永兴先生与命运 沙知 忆王老与郑老的交谊 郑克扬 郑克晟 惟一以数十万字专著阐述陈寅恪先生史学的优秀受业弟子 丁则勤 “义宁之学”的弘扬者 蔡鸿生 王永兴与清华工农速成中学 郭德魁 纪念王永兴先生 武尚清 清华园中的永兴师 殷叙彝 殚精竭虑 贡献史坛――追忆王永兴先生在清华历史系的一些往事 刘桂生 杨树先 夏应元(执笔) 钱逊 纪念王永兴先生 唐耕耦 敬悼王永兴先生 董宝光 记王永兴先生二三事 徐自强 缅怀著名史学家、一代敦煌学宗师王永兴教授 程喜霖 提携后进 诲人不倦——永兴先生仙逝周年祭 马世长 怀念恩师永兴先生 施建中 陈门不了情——追思王永兴先生二三事 林悟殊 王永兴先生与上海师大和我 严耀中 忆王永兴先生 王守常 我印象中的王永兴先生 赵珩 忆王永兴先生 王春梅 悼念王永兴先生 曹克俭 忆念王永兴先生 王邦维 回忆王永兴伯伯 程怡 中州朔望 雨露河汾――纪念我国著名唐史学家王永兴先生 丁克诠 回忆王永兴先生 郝春文 哲人其萎,风范长存——怀念王永兴先生 张国刚 缅怀王永兴先生 钱文忠 良师•益友•亲人――追忆王永兴先生 李平卫 敬怀王永兴教授 任士英 跟随王先生念书 邓小南 感忆王永兴先生 王小甫 怀念王永兴先生 阎步克 忆王永兴先生 陈苏镇 春天里的思念 马小红 读书须先识字——记王永兴先生的教诲 荣新江 往事杂忆——缅怀王永兴先生 张帆 与天壤同久 共三光永光――追忆王永兴先生 王宏治 王先生教我做学问 吴丽娱 清明祭先生 卢向前 永远的“213”——深切缅怀王永兴先生 宁欣 回忆我的导师王永兴先生 李鸿宾 难忘师恩——怀念王永兴先生 孙顺华 对王永兴先生培养学生的点滴回忆 李志生 健斋前的石阶 牛来颖 谆谆教诲 永世难忘 俞钢 菊花残 人断肠——谨以此文悼念恩师王永兴先生 张剑光 “义宁之学”的传人 胡守为 考释详实 正本清源——读王永兴先生《田制文书考释》 郑学檬 《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读后 程念祺 王永兴先生学术研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进宝 怀念王永兴教授 池田温 追忆恩师王永兴先生——我的北京大学留学回忆 气贺泽保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永興先生の歴史学 渡辺信一郎 真情悼念王永兴教授 长部悦弘 王永興先生の想い出 辻正博 漫步在北大蔚蓝的天空下 李锦绣 父亲走了 王珠群 王永兴先生年谱 李锦绣编 王永兴先生主要论著目录 李锦绣编 后记 后记 去年9月22日,是为王先生送别的日子,弟子们聚在一起,商议出版一部纪念文集,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在之后的日子里,文集的征稿得到了各方面广泛的支持,赐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王先生的同窗学友鲲西王勉先生、吴承明和黄明信先生,还有一些前辈学者如吴小如先生等和几位日本友人,以及王先生的忘年之交及故人之子。中青年学者和学生弟子则是主要撰稿人。于是在今年的深秋之际,我们收获了这部赞美先生的功德伟业,充满着怀旧、感恩之思,述说与先生的交往受教故实及有关他丰富生活片段的动人篇章。 文集是对王先生人生价值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和褒扬。尽管先生一生坎坷,尽管先生处世为人的细节之处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是先生的故交友朋,还是受业弟子,都会为其百折不回、九死无悔的奋斗精神所鼓舞,为其严谨求实、大朴似拙的治学风范所钦服,也都会为其以诚待人、尊师重教的高尚人格所心仪,并给予众口一辞的崇高评价。“读书不肯为人忙”,先生一生都在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生的学问与言行教化、影响了数代学人弟子,成为留存于世人心中和昭示后学的丰碑。 我们也同时收获了历史。见到这部文集的人,都不仅会为王先生一生所做的学术奉献而感动,也会知道如王先生这样的老一辈学者,是怎样在国难当头之时以一腔热血投身于爱国运动;又是怎样在国家民族文化遭受重创之际,当仁不让地擎起承天之柱,承担了使学术迁延不堕和衔接新旧的重任与使命。作为学术殿堂中的补天者,作为陈门弟子和义宁之学的传人,王先生不畏艰难,筚路蓝缕,将被证明是最传统而淳正的治学之道训示后学,也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学术真谛发扬光大。 “种花留与后来人”,今天的学术繁荣及走向世界的辉煌成就便是王先生和他的同辈学人创造历史的延续和见证。 今天和未来的史界学人,都将永远不会忘记王先生。 本文集的文字与写作格式等由李锦绣、吴丽娱作了编校统一。 最后,我们向文集的所有撰稿和提供照片、实物者表示深深谢意,并感谢中华书局为文集出版提供的资助和奉献。 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编撰委员会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