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什莱
这是罗兰·巴尔特的第二部著作,是一本研究法国历史作家米什莱的专著。但是,这本书不谈米什莱的经历和思想发展,也不追求通过历史或心理根源去解释什么,而是力图找出其人全部作品中的结构性主题。巴尔特认为这样才能恢复完整的米什莱。正如后者以独特的文笔再现了历史一样,巴尔特也以独特的结构主义方法重建了一个米什莱,从而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天地。 -
艺术问题
本书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一个重要流派——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作之一。《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是朗格集中阐述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共同指向她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问题》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提出艺术应当表现“生命的逻辑形式”,并将这种生命形式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有机性、运动性、节奏性和不断成长性,进而认为艺术创造应当把握这些特征、自觉运用艺术直觉捕捉艺术形式与生命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象征性联系”,创造出“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幻象符号。和《情感与形式》的系统论述不同,《艺术问题》由十篇演讲稿构成,易于理解。 -
普通语言学教程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 Osthoff)和雷斯琴(A. 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 -
符号学与语言哲学
这是符号学大师翁贝尔托·埃科的代表作之一。本书由作者于1976年至1980年间为《埃伊那乌迪百科全书》所撰写的关于符号学的五个条目组成,并结合本书出版时(1984年)的学术发展情况,对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整理和调整。全书共五章,每一章分别考察了当前西方关于符号学争论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符号,意义,隐喻,象征和代码,并以历史的观点对他们逐一予以再认识。这五个论题,过去是、现在也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本书充分利用了从亚里斯多德到罗兰·巴特的理论成就,同时也对后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偏颇进行了批判,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
埃菲尔铁塔
这本小册子是罗兰· 巴尔特最为脍炙人口的分析性抒情散文之一,文字优美,内容深刻,对埃菲尔铁塔的现代化空间和巴黎的历史性时间,穿插描绘,互为衬托。作者还从结构观点阐释了埃菲尔铁塔的技术美学,读后不免令人对此世界纪念碑产生无限遐思。本书出版以来,读者赞赏不绝,后由著名摄影师配以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遂使其成为一部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美学文献。 -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或从使用符号的方式入物研究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一门学科,也是建立 在将人类文化定义为符号表意及释义活动集合前提之下的人文学科的总拭方法论。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产生得要影响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方法论即脱胎于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和原理的相关研究。本书收录了对符号学文学理论、文艺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撮 具代表意义的文论著作23篇,作业对符号学文学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最鲜明、最完备的概括。这使得这本书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译介符号学文学理论最为全面的一本资料汇编。透过本书的“前言”,编者对符号学的理论流变、主要观点及其相关概念予以详细的梳理解说,可以看作阅读本书时可资参照的导读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