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共27章,第4章“大洪水”已经很长,但由于其中没有提到中国重要的洪水传说,故译者特地从三卷本里编译了一段有关内容,作为“附录一”放在正文后面,以资参考。此外,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旧约中的民俗》和核对《圣经》,译者尝试加了一些注释。《旧约中的民俗》据英文本翻译,书中有些地名、国名和民族称呼等留有旧时痕迹,未便改动。译文、注释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
中国景教
朱谦之(1899~1972),福州市人,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30年代曾同时兼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50年代为北大教授。60年代到中科院哲社部,参与组建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 朱谦之先生在学术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研究视野非常广阔,涉及历史、哲学、文学、音乐、戏剧、考古、政治学、经济学、宗教、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且都有开拓性的成果,不少论著以其精深独到而成为20世纪中国的学术经典,时至今日仍处于领先地位,并被学者大量引用和研究,对当今和未来的思想文化建设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试以几书为例: 《革命哲学》、《无元哲学》、《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是现代史上“五四”思潮的代表作和基本资料。 《文化哲学》中谈到“将来的哲学,应该是文化史的哲学,换言之,即为文化哲学”。此观战在当代世界哲学发展中得到印证。 《老子校释》因搜集版本之丰而被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汉学家会议推誉为最佳研究著作。 《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是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研究的代表作,在中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中国古代乐律对于希腊之影响》、《中国音乐文学史》是音乐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扶桑国考》和《歌伦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史》最早提出了南美大陆与中国有联系,引进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中国景教》以其最新、最丰、最深而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里程碑。 朱先生著作等身,专著42部,译著2部,论文百篇。(著作目录附后)其中一部分近20年有零散出版;一部分只有解放前的版本,世间难得一见;一部分从未出版过。为了让学术界完整地了解朱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大量学术和思想的遗产,编者对之作了全面整理和研究,予以出版。 -
教会法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罗马天主教会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在充分掌握原台文献和国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法学和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教会法历史和理论的线索和脉络,追溯了其起源和发展,对教会法的性质和特点、教会法庭对异端和异教徒的处分、教会有关战争和国际法的观点、教皇制度和教会外交等进行了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及教皇和教会的回应方式,并通过大量个案细节的分析加强了研究的深度。作者诸如宗教裁判所、教会法与西方近代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助于匡正国内学术界关于所谓“黑暗中世纪”的一些错误看法。全书计八章。它虽然把研究重心放在中世纪时期,但尽量将讨论延伸到后中世纪的教会法理论和法规,以便于理解当前的天主教会。因而,它虽然重在历史考察,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
本书分拉伯雷是无神论者、信教还是不信教两卷,内容包括:一些好友、诸神学家与论辩家、拉伯雷的闹剧、高康大的家书及灵魂不灭等。 -
神圣的存在
这是一部比较宗教学名著。神圣正在离人类而去,生命也因缺少神圣而显得苍白。显然,在世俗的生活中回归神圣,在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重新建构神圣应该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新的目标。然究竟神圣为何物,他如何呈现,如何存在,如何为我们所知,成为世俗的一部分,恐怕这些,正是20 世纪西方颇有影响的宗教史学家、宗教现象学家、旅美罗马尼亚人米尔恰•伊利亚德在本书中所言说的。 《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在最后两章分别深入探讨了神话和象征的意义。首先,不论是起源神话还是典范神话,都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行为的范例,“我们必须做诸神在起初所作的”。其次,神话揭示了超越于经验和理性的现实世界,因而揭示了神圣的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它表明神圣 和人类之间存在多么巨大的鸿沟。再次,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超越这一鸿沟。不论原始人举行的狂欢仪式,还是东方苦行僧通过入定而超越人类一切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力图消泯此种二元对立的状态。 -
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上下)
这部著作无论从篇幅还是从其思想和产生的影响方面来看,都堪称是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思想在科学和神学这两种强大力量的作用下的发展过程。他在这部书中涉猎了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埃及学、亚述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卫生学、精神病学、语言学、神话学、经济学和《圣经》研究等诸多领域,追溯了人类思想在古代和近代一系列关于世界的理论的对立中的演化,引证了大量科学与神学论战的实例,试图说明经验主义战胜了迷信,科学方法和理性战胜了过时的《圣经》原教旨主义。由于怀特的这种叙述方式,长期以来,许多人把他与约翰·w·德雷伯并列为宗教一科学冲突论的典型代表。然而,这种看法偏离了怀特的本意,而且是他本人坚决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