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anna的不敗料理
◎用大火煮牛腩老是煮不爛? ◎為什麼肉排總是煎得乾巴巴? ◎順紋切、逆紋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南瓜、冬瓜,怎麼切才順手? ◎如何做出餐廳級的水波蛋? Joanna這次將一身專業級的廚藝融入生活, 為料理新鮮人整理出100個不失敗的料理秘訣, 解決做菜時的各種疑難雜症, 一次輕鬆學會50道異國美味, 即使是新手製作也能快速上手。 繼充滿勇氣和夢想的《Joanna.愛的料理》後,Joanna再次設計了50道不失敗的異國家常料理,這次要教大家使用居家的手法,輕鬆製作出超越五星級的主廚美味。 從單純的料理愛好者至藍帶學藝歸來,Joanna得到了專業級的廚藝認證後,這次回歸到料理的本質,不再追求花俏炫目的手法,轉而將料理落實每日的生活中,讓吃的人滿足,做的人愉快,才是Joanna心中真正的不敗料理。 書中以大家最使用常用的食材區分為五大單元:牛、豬、雞、蛋、蔬菜,細述不同的食材的特性、烹調方式及採買秘訣,延伸製作出方便又美味的料理,並加入Joanna的貼心料理筆記,透過Joanna深入淺出的說明,一次全部得到解答,即使是看似複雜的菜餚,也能以簡單的方式呈現,並兼具菜餚的美感,就算是初入廚房的新鮮人,也能輕鬆上菜。 -
饭否
《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内容简介:吃货也分三步走,入门级别的是吃大店名店,算是走正门,练筋骨长见识开味蕾;接下来是吃难找的旮旯小店,算是偏门,跋山涉水,为了一口独特滋味;最后是回归家庭,弄家宴款宾朋,吃喝都是题外话,美味都在笑谈中。 作者小宽将十年试吃经验汇集于书,便成了一个吃货的思想集;各路美食登场,色香味俱全,成了视觉的饕餮盛宴;各色餐厅亮相,星级饭店与街边特色小吃并行,给吃货们描绘了觅食路线图,《饭否》不仅是“你吃了么”这样简单,还会告诉你到哪里吃更靠谱、更美味、更舒心。 -
美食家
《美食家》写于1983年,为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代表作。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善于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
美食家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美食家》仅在巴黎就销售十万册 智慧的陆文夫知道,人可以对各样东西都没兴趣,只是对吃不能没有兴趣,活命要吃,享受要吃,吃与买衣服不同,买一件可以穿三年,可总不能一顿饭吃三年。今天吃了明天就会想变个花样吃。人类要生存,吃是一定要发展的,不管哪个国家都一样,任何人都关心吃的问题。 《美食家》发表后,这位平日里并不太在乎吃的作家就被公认为是美食家了。许多国际友人到苏州都要拜访这位名为美食家的大作家。他们看到中国通过改革之后的巨大变化,用近乎崇拜的态度和语言品尝、评论中国菜,感慨地对老先生讲:你们什么都能改,就是吃别改。 《美食家》仅在巴黎就销售10万册,十几年来每年都在加印。陆文夫第一次到法国时,一家餐馆的老板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已“厌食”的陆先生,请他共进午餐,但第二天早上6点就来接人了,陆文夫纳闷。原来老板要他一同去选择新鲜的菜和鱼肉类食品,亲眼看老板选择价格高出养殖鸡5倍的乡村鸡,他们希望陆先生知道法国餐馆的用料都是鲜活的,决不吃冰箱和超市的食品! 法国有家很高级的饭店,备有很大的汽车停车场,还为顾客备有停机坪,巴黎人常常驾机到这家饭店用餐。饭店的老板傲慢得很。陆文夫先生被请到这家饭店后,用餐前老板开始演说,讲解他自编的食谱。这位老板看不起中国菜,他说他吃过中国菜,油水太大不好吃。生性平和的陆文夫本不爱在这种场合讲话,又加上吃得太辛苦了,便在那里假寐,但听到老板攻击中国菜,他站起来一口气发表了35分钟的讲话,全场时时爆发热烈掌声。陆文夫大讲中国菜,问老板吃过中国菜吗?是在中国吃的中国菜,还是在法国吃的中国菜?老板在法国吃中国菜,就如同我在中国吃法国菜,都是走了样,变了味道的。他告诉法国朋友,中国菜原料多,中国最一般的餐馆点100个菜是平常事。就连街头的小餐馆的食谱也不下几十个品种。在座的法国人大为惊诧。法国大菜无非那么几道,一餐上几十个品种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陆文夫得意地“呵呵”笑起来,自豪。 他是个货真价实的美食家 陆文夫在姑苏城生活了大辈子,他创办了一份刊物——《苏州杂志》,这是一份颇有档次的刊物。几年前,陆文夫“下海”当上了“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为海内外观光游客提供富有苏州特色的文化服务,陆文夫出任董事长。 他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起立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酒楼确实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店名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家杨在侯之手。楹联“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呼应茶酒二字。楼前的十全街,书坊画廊遍布,是苏州著名的“文化街”;楼后的小巷深处,就是叶圣陶的故居。陆文夫对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把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 自小说《美食家》轰动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陆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别敏感、发达,能品尝出各种酒菜色香味的细微差别。一盘鸡丁端上桌,他只需夹一块放进嘴里,就能断定是新鲜鸡肉还是冻鸡肉。他说名厨必须有丰富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做出新菜、新味来。按照菜谱做菜,不会有大出息。特级厨师应有特级的独创性,应有绝招绝活。可见陆文夫确实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 陆文夫:什么叫美食的环境和心情 陆文夫说: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江南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都已封炉打烊,大饼油条也都是凉的,忽逢一家小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店主先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石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二斤重。按理说,桂鱼超过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可我此时却希望越大越好,如果是一条四两重的小鱼,那就填不饱肚皮了。 买下鱼之后,店主便领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二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30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其中有苏州的名菜松鼠桂鱼、清蒸桂鱼、桂鱼雪菜汤、桂鱼圆等。这些名菜都是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如果是清蒸或熬汤的话,都必须有香菇、火腿、冬笋作辅料,那火腿必须是南腿,冬笋不能用罐头里装的。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所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大概只是在桂鱼里放了点葱、姜、黄酒而已。制作精良的桂鱼肯定不会比小酒楼上桂鱼差,如果把小酒楼上的桂鱼放到得月楼的宴席上,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血粉汤、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当然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这“味道”就需要分解了。一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是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补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做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少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苏州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你们飞奔到馄饨摊前,一下子买了三碗,一人一碗,还有一碗推来让去,最后是平均分配。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厨师分外殷勤,做了一客虾肉、荠菜配这高汤的小馄饨。老实说,此种小馄饨要比馄饨担上的好几倍。担子上的小馄饨只抹了一点肉馅,主要是一团馄饨皮,外加肉骨头汤和大蒜叶,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不如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老年人的味觉虽然有点迟钝,但也不会如此不分泾渭。究其原因不在小馄饨,而在环境、处境、心情。 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 烟、酒、茶、吃,陆文夫一辈子津津乐道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50岁时的陆先生一次可以喝一斤多烈性酒。酒能够喝到这个份儿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一年醉上三五次不算多,人生能有多少次醉呢? 烟、酒、茶、吃,陆文夫先生一辈子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