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中未设数学奖,但在数学界有一项与诺贝尔奖同等声誉的国际数学大奖——菲尔兹奖。它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获奖者都是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精英。 本书介绍了自1936年菲尔兹奖开始颁发至今共43位获奖者的生平简历、重要建树及其对数学、数学研究或数学教育的精辟见解,展现了一幅幅数学发展的精彩画卷。21世纪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谨将此书献给200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
风雅颂
本书集合了百年来100位老学人的珍闻趣事,读之让人心往神驰,仿佛与大事面对面;释卷又发人神思,从大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大师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而这些珍闻的整合,也可以算是一部近代文化史。 -
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
《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文化名家笔下的大名家)》为“名家谭系列”之一,由杨耀文选编,是一本回忆、怀念、记述那些有着盛名的大师的散文集。 《文化名家吃茶记》收录了二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响当当的文化名家,更可贵的是,他们大多与写作对象有多年的交往或比较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文字一方面更真实可信,一方面也更能表现出真情实意来。例如,我们在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回忆陈寅恪先生》、《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丰子恺先生所著的《怀李叔同先生》等文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敬爱、怀念、感激师辈的浓浓情谊;在黄苗子先生所著的《王世襄其人其书》,冯亦代先生所著的《天真的小丁》等文中,能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与被写者之间长期交往所产生的深深友情。 -
走近钱学森
《走近钱学森》内容简介:钱学森博士是小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走近钱学森》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小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走近钱学森》首次公布厂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从某种意义卜讲,《走近钱学森》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 -
陈省身传
-
电醒人心
• 以梁文道、许知远、纠纠、连岳、熊培云为代表的公共知识分子2010年必读的一本书——赤裸裸、血淋淋的人心审判 • 揭示“平庸的恶”——房地产开发商,三鹿奶粉厂家,打死过大学生的城管,无视犯人生死的看守,足球黑幕的推手,难道他们都是纯粹的坏人?还是他们只是盲目的服从者? • 为什么赳赳说:一个公务员可能是个体贴的丈夫、称职的父亲,但却是秘密的房价推动者、自焚造成者、人格践踏者、钓鱼操作者、权力滥用者、腐败涉黑者和奴性发作者? • 为什么梁文道说:杀人不需要邪恶的动机? • 为什么熊培云说:世界离独裁只有7天? • 为什么连岳说:有人如此为纳粹屠杀犹太人辩护? • 为什么许知远说:我们应该更清醒、理智地看待我们的世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富科学家之一,他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思考人性的方式。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以著名的服从实验(Obedience Experiments)震惊了世人;他率先提出六度分离概念(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揭示出一个我们未曾察觉的普遍社会现象。托马斯布拉斯教授以深入细腻之视角、栩栩如生之笔触,细密梳理了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出这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本书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米尔格拉姆的人生传记。 第1章 无名社区 14 米尔格拉姆成长于人口混杂的移民社区,多数居民都是犹太裔。这些移民憧憬着未来,关于他们自己,或者关于他们的下一代——那些在街上玩板球、心里想着糖果的孩子。 第2章 哈佛求学路 27 在哈佛那几年,米尔格拉姆得到了全面的成长。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激发了他对社会科学极大的兴趣。同时,他也给学校里留下了深深的一笔。 第3章 跨文化洗礼 37 米尔格拉姆的跨文化实验有着深远的和划时代的影响力,因为它呈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民族性格的研究主题从沙发椅上的思索,转化为客观的科学性探究。 第4章 从“普林研究院”到耶鲁 54 米尔格拉姆明白,若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做出重大且杰出的研究计划。在离开普林斯顿的前一年,他已经有计划了:关于对权威者服从的行为研究。 第5章 服从的经历 69 在服从实验中,当对“学生”施加的点击越来越强,同时“学生”的抱怨和哀求越来越可怜,看得出“老师”也越来越紧张。可是,“老师”还是忽略了这些痛苦的哀号,脸上露出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第6章 服从实验 84 这些实验一再显示了我们对准备服从权威的强大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强到足以让我们背弃自己的道德原则。另外,服从是情境特质的函数,随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近距离而改变,超越人格的变异性。 第7章 余震 98 一系列的服从实验除了惊人的结果之外,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讨论与批评。虽然米尔格拉姆进行研究时已经考虑到道德的问题,但在结果发表之后仍然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第8章 重返学术伊甸园 114 米尔格拉姆重回哈佛大学后所进行的研究,最能代表他在剑桥的岁月。他的工作计划中有两个议题特别重要:丢信方法和小世界现象。这两者都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非常有价值的创新研究工具。 第9章 城市心理学 138 离开哈佛到纽约大学,城市生活心理学成为米尔格拉姆的主要兴趣,他将社会心理学应用在城市的相关课题上。他利用很多创新的实验方法,说明在城市和小城镇的行为会有哪些不同。 第10章 中心舞台 162 米尔格拉姆根据《城市生活体验》一书拍摄影片《城市与自我》,他的制片经验让他看到科学方法有一些限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制作影片已经开始驻进米尔格拉姆兴趣和活动的舞台中心。 第11章 苦恼,希阿诺,最后的岁月 189 米尔格拉姆在纽约大学的时候,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向外面申请研究经费补助,不断遭遇困难,因为实验计划的理论基础薄弱而被拒绝。另外,他的心脏也开始出状况,慢慢耗损她的体力和意志。 第12章 米尔格拉姆学术影响力 210 米尔格拉姆留下的遗产,是清晰易懂、没有术语的文章,让他的研究工作可以广大的读者群接受。结果,他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学术的价值,用科学的取向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