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大师:一种谎言的真诚说法
大师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 -
独自叩门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 作者自述: 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 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 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 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客观地说,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作品也有不属于主流的,但对我生活过的那些“时刻”却很特别,他(它)们导致了我“写点什么”的契机,使我的个人生活多了一些内容。近观的视线容易清楚,而且可以平视。一旦自己回顾这些近观所得,就觉出很多文字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情结,的确与生活史有缘。 把门叩开时希望平视到一张朴素的脸,我想读者也希望生活充实,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用个人阴谋使大家失常,那是帝国主义。好在这一点我已及时警觉。 尹吉男记于北京 -
译边草
本书不到一百六十页,狭长的小三十二开本,装帧淡雅,编排精心,很有学问。上篇录一百二十二则译事漫笔,下篇记十个译书故事。 作者系数学家改业文学翻译,半路出家,肯虚心求教,于译事能心悟神解,是为难得。翻译上的理论主张,有土有洋,政出多门,到动手翻译时,无非是推敲字句,掂量轻重。作者以钻研数学的求索精神,从大量译作中,披沙拣金,挑出佳译或误句,加以赏鉴或评骘,仿诗话写法,片言立要,文繁理富。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彩,或许有溢美之嫌,但确实没一句废话,无一个废字。看得出作者对翻译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笔下把译事写得颇为诱人,一字一句,深挖细抠,其乐无穷,“惹得读者向往”,倒要羡慕起翻译工作来。其实,每种工作都有其甘苦,译者的苦恼,恰恰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意有所会而言传不出;周君出于对翻译的热诚,这一方面略而不说或少说,此乃行文狡猾处。 -
死于圣殿,生于酒馆
音乐给予我们的深度和谐,与我们走在车水马龙大街上的都市场景有着惊人的反差。古典音乐作为逝去时光里的小马德兰点心,在感官错乱的现代人口中是什么滋味呢?野蛮的神追逐着我们,一旦我们心中没有一个安详,雅致的神,就不能从古典音乐这面镜子里看见自己。现代式生存导致了人的破碎,那些穿休闲装上教堂的人,参加音乐弥撒是为了一场婚礼还是一场葬礼呢?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薄薄的一册,却影响深远。傅先生在书中没有大量列举各派与作品,而仅仅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评述;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片段外,也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全书评述委曲精微、娓娓动听,实为艺术史著作中一部难得的佳作。 傅雷先生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这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 补充,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者时年二十六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及其名作,生动洗练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本版重配大师画作三百余幅,紧扣没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性表达,易于领悟。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历全盛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至十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傅雷之评述均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且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得其平衡。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生动洗练,深入浅出。重配大师画作三百余幅,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 -
红楼梦的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