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正读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典藏本)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典藏本)》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的言谈。胡颂平先生在他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把胡适之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了编入《年谱长编》的以外,都收入这本书里。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无论对胡适研究者或普通读者,《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典藏本)》都是重要的参考读物。 -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清代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与经学历史同为皮锡瑞的代表性著作,无论对学者和专门研究者都有参考价值。 -
古新圣经残稿
文言文之外,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也常以白话文著译,而其集大成者,非属乾嘉年间法国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 1735-1814)中译的《古新圣经》残稿不可。《古新圣经》之所以为“残稿”,因贺清泰并未如数译毕武加大本《圣经》(The Vulgate Bible)七十二卷。生前,他仅译得三十七卷,但已达一百万余言。虽然如此,贺清泰仍为所译写了两篇序言,而且是北京土语与北京官话混而用之,书序史上罕见。第二篇序言中,贺氏引述了圣热落尼莫(St. Hieronymus or St. Jerome, c. 347-420)因好西赛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前106-前43)华美的文体(style)而在梦中为天主座下的天神鞭苔的历史名典,将之附会到《圣经》中译去,坚信唯有用乾嘉时代的北京俗语译经,方能显现天主托人写经的本意。因此《古新圣经》用北京俗语中译,可谓天主教“有意”用白话书写最明显的例子,也是《圣经》首度以中国通俗之语翻译的首例,可视为清末以前最重要的白话文书写成果,而且还是胡适所谓“有意”为之的白话文书写成果。《古新圣经》开译于1790年代,但因属残稿,加以教廷传信部不准刊刻,所以不完全可以信仰文本视之。翻译行为本身的发光发热,才是《古新圣经》可以摆在中国语言史、中西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意义上看待的原因,而其重要性因此彰显愈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尝谓“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我们或许可以稍转鲁迅之语,改为乾嘉朝因《古新圣经》开译,“中文世界始有意为白话文学”。 -
广成集
《广成集》为唐五代著名高道杜光庭的文集。杜光庭在中国道教史上地位显赫,著作等身,“杜撰”一词就由他而来。本书现存十七卷,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表,共56篇;卷四至卷十七为斋醮词,共282篇。本书为研究杜光庭及晚唐五代道教史的重要资料。本书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董恩林教授点校整理,便于阅读。书末附有“杜光庭生平事迹资料”、“杜光庭著述目录”、“杜光庭《广成集》外佚文辑补”等资料,可资读者研阅《广成集》之参考。 -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杜维明先生新作,解读二十一世纪儒家精神的内核,倡导对话新文明 本稿为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多年儒学研究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21世纪的儒学的展望,来回答何为人、人的生存的意义的问题。内容包括如何认识儒学、儒学的现代困境和自我转化、儒学第三期与21世纪儒学、21世纪儒学的五个问题等,认为21世纪儒学可为人类文明提供精神资源,并能创见性地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 1.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的最新力作。 作者是知名学者,享誉海内外。本书在反思儒学现代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儒学的使命,对二十一世纪儒学面临的五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期待新儒学在二十一世纪为人们安身立命发挥更大作用。 2. 本书已出英文、日文版,广获国际好评。 中文版在英、日文版的基础上,根据多位学者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完善。 3. 本书副篇收有与正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多篇最新演讲稿,可读性强。 无论是对专业研究者来说,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册对了解儒学发展历程及其发展前景颇有助益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