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誓言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作者,J.安东尼•卢卡斯非虚构作品奖、美国律师协会“银法槌奖”得主杰弗里•图宾最新力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年度最值得关注作品 一个法律与政治的故事,一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峙 2008年1月20日,在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上,联 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搞砸了宣誓仪式,这可谓是最高法院与白宫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象征。但更富戏剧性的一幕是,2012年,罗伯茨在医保案中改变立场,转而投票支持奥巴马的计划。 作者图宾深谙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和法律幽微,又对大法官及其助理们进行了第一手的访谈,通过对重要判决的描绘,写出罗伯茨法院扣人心弦的故事。他对最高法院的解剖技艺娴熟、发人深思。此外,他还凭借丰富的细节,着力展现了罗伯茨、金斯伯格、索托马约尔、卡根、阿利托、布雷耶、托马斯、肯尼迪和斯卡利亚这九位现任大法官的个性和司法哲学。《誓言》是读者们无比期待的一本书。 继《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之后,图宾给我们带来现在这部写实、睿智的佳作。 ——《里士满时讯报》(Richmond Times-Dispatch) 《誓言》好看,因为它描述了大法官们的许多人性细节,以及他们与白宫的博弈。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那些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内部运作感兴趣的人,必将被这本书吸引。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在报道美国法方面,图宾是天赋最高的记者。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胡适书信选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领袖之一,交游广泛,富有人格魅力。无论是名师大儒,还是贩夫走卒,皆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本书精选了胡适致亲朋好友的三百余通书信,所涉多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建、对家国天下事的深邃观察以及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胡适形象以及风云激荡的时代旧影…… -
最爱的男子
我们的青春与怀念,他们都曾参与 关于香港,关于台湾,关于人生,关于命运 五十个明星男子的人生况味,我们这一代女人曾经最爱的男人,梁朝伟、林奕华、陈奕迅、张国荣、齐秦、倪匡、黄霑…… 最有价值的人生,绝对不是不犯错的人生,人生最残酷的地方也许根本不是残酷本身,而是你必须得穿越残酷本身,到达彼岸…… 不犯错的人生怎么叫人生 一段感情崩溃后,最大的问题不在重建,而是太迅速地选择重建。相信你没有你想象中的伟大,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时,重建功德无量,是一种大智慧。 有时,离开功德无量,亦是一种大智慧。 原谅还是不原谅? 在感情世界里,男人与女人对伤害的承受力根本不一样,同样是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对男人来说,是缘大于劫,过后可以从容笑谈;而对女人来说,常常是劫大于缘,咬牙切齿,至死都不可以原谅…… 同有情人做快乐事 不可有肚腩,但可以有外遇,这是才子对自己的自律。 做人最紧要尽兴 -
追缉国家宝藏
达芬奇密码真人版 华尔街日报称他为活着的传奇,泰晤士报盛赞他是举世最知名的艺术侦探 华盛顿邮报说,他侦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精彩得足以拍成好莱坞电影。 如果说丹布朗小说中的罗伯特兰登真有其人,指的就是FBI卧底探员罗伯特惠特曼。在真实世界中他的办案经历比电影情节还精彩。 罗伯特 惠特曼担任FBI探员达二十年之久,期间成立了联邦调查局艺术犯罪组(Art Crime Team)。他会弹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能辨别画作的好坏,也能辨别雷诺阿与马内或是高更与塞尚作品,并充满自信的阐释其中的差异。凭借着卧底侦查的技术,以及丰富的艺术知识,二十年来他总共追回了价值价值数亿美金的艺术品及文物,他的故事被记入过多种类型的纪录片,他侦办的案件上过世界各大重要媒体的头条。 惠特曼获得过美国史密斯学会文物保护最高勋章、秘鲁荣誉勋章、西班牙荣誉勋章、他是退休后首次露面的最传奇艺术犯罪领域的特工,各种艺术犯罪电影、美剧的原型,他经常在不携带武器的情况下卧底办案,与窃贼、骗徒、黑手党、押客交易商周旋。二十年来,他拯救过莫纳、毕加索 、伦勃朗、洛克威尔等画家的作品,还追回已失窃一百年的《权利法案》原始抄本、秘鲁印加帝国的黄金盔甲、原属于慈禧太后的世界第二大水晶球、赛珍珠亲笔校订过《大地》的原始手稿等等。 -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内容简介:大卫•凯恩斯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剧》,为纪念作曲家诞辰250周年而作,它通过透视莫扎特的几部最伟大的作品——歌剧,来重述作曲家的一生。凯恩斯对莫扎特的创新进程进行了新的洞悉,使本书超越了传统的传记,它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时代莫扎特音乐的革命性,以及其至今的非同凡响性。 凯恩斯追溯了莫扎特早年作为一个音乐神童的生活,展示了这位天才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他非比寻常的童年以及日渐成熟、原创性日渐增强的创作。他没有细究许多围绕着莫扎特的神话,没有把他写成传说中的样子,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本来就不同时具备令人崇敬的艺术家和小丑的特质;相反,与其像过去那样把他描述成“神”,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人”。 在歌剧的引领下,本书追随着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稳步发展,从他刚成年时写的《伊多梅纽斯》入笔——这部应邀为1781年的慕尼黑狂欢节而作的歌剧,在凯恩斯看来是莫扎特所有歌剧中最浪漫、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经过三部与罗伦佐•达•蓬特合作、全面展示其高超技巧的喜剧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女人心》;最后到《魔笛》,这一莫扎特职业生涯中最大、最富综合意义的成功。莫扎特的歌剧与其器乐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正如凯恩斯所言,对莫扎特歌剧的熟悉程度能改变我们对其整个艺术的认识:“我们看到,他的创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戏剧家式的。在他手里,钢琴协奏曲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伟大的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档案。”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对莫扎特歌剧天才极富智慧、明了易懂的赏析,丰富了我们对音乐的经验以及对莫扎特生平的了解。 -
重寻胡适历程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本书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