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
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
大学的理念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于1852年在都柏林所做的一系列演讲,第二部分是10篇关于大学学科的演讲和论文。本书充分表现了西方高等教育中所遵循的精神原则和操作方法,对于正在进行重要变革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大学的理念》导读 一 纽曼的论证/[001] 二 内容分析表/[005] 三 反思的问题/[O11] 《大学的理念》界定与诠释 前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033]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046]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063]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083]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104]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123]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143]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163]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184]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选文四篇)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1854年11月)/[205]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1854年一1858年)/[219]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1855年11月)/[246] 选文四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1855年)/[264] 注释 评论:再思《大学的理念》 解释性论文导言/[289] 纽曼时代的纽曼——马莎·麦克马金·加兰德/[295] 纽曼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弗兰克·M·特纳/[312] 神学与大学:纽曼的理念与当前的现实——乔治·M·马斯登/[332] <大学的理念》中自我的悖论——萨拉·卡斯特洛一克拉伦/[348] 纽曼与电子大学的理念一乔治·P·兰多/[369] 建议阅读书目 评论人介绍 译后记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等等。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指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
爱弥儿
《经典通读(第2辑):爱弥儿》原作者是一代思想巨人让·雅克·卢梭,为了这部著作,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前后构思二十年、撰写了三年才最终完成。这部著作首次出版不久即被法国议会宣布为禁书而加以焚毁,作者也被法国政府通缉。但是,这部著作经受住了严酷的检验,也得到了更高的荣誉:其时欧洲大陆的教育家、哲学家竞相阅读,眼界为之一新;德国哲学泰斗康德为了阅读《爱弥儿》,竟打破多年的生活规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据说有一个星期没有外出散步;后来,更有人说《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理想国》之后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教育理论都可以在这《经典通读第二辑-爱弥儿》中找到根源。例如,关于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中国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