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兴都库什山
伊夫林·沃作序力荐,《国家地理》杂志“100 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探险类书籍”第16。著名旅行家埃里克·纽比最受欢迎的作品,阿富汗异域风情,兴都库什山绝地探险,与伟大探险家塞西格的相遇。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文明人”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他是同时代人中最成功的旅行文学作家。阅读本书时不可能不放声大笑。——《观察家报》
20世纪最令人愉悦的读物之一。——《先驱论坛报》
无尽的逗乐与自嘲。——《每日邮报》
《走过兴都库什山》一书使他以旅行家的身份站稳脚跟,不仅是因为他途中成果丰厚,更是因为他有能力使读者身临其境。——威廉·特雷弗,《卫报》
我依旧认为《走过兴都库什山》的最后几句话是我读过的所有书里最好笑的结尾。——杰弗里·穆尔豪斯,《泰晤士报》
-
遥远的旅行
我们终其一生,独自前行。寻找爱,也被爱找寻。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永远孤独的文学旅行者川端康成
“不被遗忘的传世之作” 真挚的情感书写!
不可不读的4大理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殿堂级唯美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不被遗忘的传世之作,《遥远的旅行》中文简体版首次出版!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关于“爱”的永恒书写,永远孤独的文学之旅!
川端康成极为真挚的情感书写,以大师的细腻笔触,揭秘世间复杂难解的情感纠葛——关于爱情。当所有人都迷失在人生旅途中,而旅途即将到达终点时,等待人们的会是幸福吗?
★众多名家的心爱作家,不可不读的文学经典之作!余华、莫言、贾平凹联袂推荐!
余华:川端康成的作品笼罩了我最初三年多的写作。
贾平凹:我喜欢他,是喜欢他作品的味,其感觉、其情调都是川端式的。
★国内知名设计师操刀,精品内外双封设计,川端康成X葛饰北斋强强联合。
一书在手,揭开日本唯美文学独有的“物哀”真容!采用日本顶级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经典画作,奢华纸张,尽显川端康成的古典与优雅。
-
穿越非洲两百年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
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
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导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非洲仅有北非地区有过统一政权国家,其余国家的疆界和政权组织都是近一百余年才形成的。无法自主掌控自身命运的非洲大陆,在古代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势力,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中东乱局的外延等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何去何从?又对其当下的社会状况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玉山丹池
上迄魏晋南北朝下至晚明,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数量众多,写作风格多样,其写作目的又因时代、个人视角变化而差异巨大。深入挖掘游记文学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既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上的挑战。
通过对众多经典游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腻文本解读,结合各时代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知名汉学家何瞻剖解经典游记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叙事结构,勾勒了游记文学的体裁演变,结合真实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还原游记作者的行旅过程和观览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讨论游记作家与读者观众、文学环境和社会文化机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
在中国大地上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
安第斯山脉的来信
著名旅行家帕特里克•利•弗莫尔会同五个好友,前往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开展一场非同寻常的旅行,这场冒险将他一路从库斯科带到乌鲁班巴,上达的的喀喀湖畔的普诺与胡利,下抵阿雷基帕,最后回到利马。
这场冒险的领头人是一个作家和诗人,而旅行队伍中还包括了一位瑞士的国际滑雪者和珠宝商,一个普罗旺斯的社会人类学家和一个来自诺丁汉郡的乡绅——都是爬山老手。另两位参与者——作者本人和一位爱好植物的公爵——则完全是新手。随着这个旅行队伍从利马一路旅行,摸索着进入到这个国家越来越偏远的地方时,利•弗莫尔将他们所有的经历都汇成一系列的“与妻书”。不管是穿越冰川时的惊悚,厚雪覆盖下营地生活的恶劣,他们与当地人充满生趣的相逢,还是天空中孤独盘旋的神鹰的奇特之景,以及马丘比丘等印加遗迹和山脉风光的奇绝壮丽,作者都一一记录,将探索发现的兴奋与这片土地绝无仅有的独特性生动地传达给了每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