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弘一大师讲佛
《听弘一大师讲佛》介绍了弘一大师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李净通编,全一册。此书为李净通居士,虽忝立大师门墙而未获亲炙,乃取大师《文钞》昕夕披览,惟词丰义博,未易猝解。乃掇其至精至粹之言,或意义同而下语殊胜微妙者,提要录为一编。惟所取者只限于文钞正续两编。后编者之友唐慧峻见稿,犹嫌未足,乃商请妙真和尚,取《文钞三编》之稿本,再采妙文,遂成全集文钞之精华。是集综《文钞》正、续、三各编,共得精要333则,按正编《嘉言录》编次,分立十科。并遂句详加标点,名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书出版之前又经灵岩山了然、德森两法师遵照原著,详为鉴定,是书可为修净业而不克通读文钞者之良导。1952年冬圆瑛老法师为作《序文》,其中有:“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是书都三百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至粹,世解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尤所难能。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可见圆老对此书评价之高。其编目可参见《印光法师嘉言录》条。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下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全两册),ISBN:9787802545175,作者:圆瑛 著,明旸 校 -
星云大师《心经》五讲
《星云大师 五讲》内容简介:我们学习《般若心经》是一种自我的修炼。当我们把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以闻思修次第去修持,对人生的看法便不一样了。般若不同于智慧。有了智慧就知道怎么样赚钱,明白怎么样做人处事;有了般若,会找到解脱、自在、安心,会找到自己的生命。有了般若的人生,对有、无,好、不好,甚至生、死,都会看得很平淡,会增加对人生的希望,增加欢喜,增加快乐。 -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内容简介:佛教在印度开始传播时期,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期。印度封建化的过程历时较长,大约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6世纪,印度的封建经济才逐渐巩固下来。进入封建社会后,印度奴隶制残余曾延续了很长时期。早期佛教是为当时的印度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后期的佛教大乘则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佛教开始传播手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以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细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自从它传入中国那一天起,一直是适应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来宣传解释其宗教学说的。不少中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佛教背离了印度佛教原旨,使印度佛教走了样。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看法是不太妥当的。 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各种社会有它的成长和衰落的过程。印度佛教也有它生长和衰落的过程,总在不停顿地发展、变化着。印度的佛教,不但在一两千年间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拿释氏一生的宗教活动来说,据后人的研究,他早期传教和后期传教,其侧重点也不同。究竟什么是佛教的原样?释氏逝后约百年左右时间,佛教徒中间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随后,这两部派又不断发生分化,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接着又出现了佛教大乘教派。大乘教派中先有龙树、提婆倡导的中观学派,后来又有无著、世亲倡导的唯识学派。大乘自称得到释氏的“了义”,而小乘许多学派并不服输,与大乘并存,各立门户,都继续流传。由此可见,在印度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佛教样板。如果要把印度佛教的各种教派分化、兴衰变迁的道理讲清楚,就不能只在佛教内部去寻找佛教变迁的原因,而应当从印度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找佛教兴衰变迁的原因。这属于另外的题目,不属于中国佛教史的范围。我们的任务是考察中国佛教的历史,揭示出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加深认识东汉以后中国的古代封建文化,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以及整个历史。 社会实践表明,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古人所信奉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只能表达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的主观愿望。哲学和宗教看起来高入云霄,好象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它们仍然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只是有时是直接的反映,有时是间接的反映,有时是曲折的反映罢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而反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哲学、宗教也相应地改变。我们应当通过考察佛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初传、滋长、兴盛、衰微的全部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
遇見藥師佛
◎藏傳噶舉派大師堪千創古仁波切親授之「藥師佛法」 ◎西藏佛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派普遍使用的的藥師佛儀軌修習次第 ◎經文與儀軌同步教授,理論與實踐同時呈現 觀修藥師佛,可以清楚感受自我身心逐漸療癒的的奇蹟。 「創古仁波切具有獨特的能力,將佛法經典中的要義介紹給當代的聽眾。」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創古仁波切是當世最具智慧與慈悲的佛學大師之一。」 ─佩瑪丘卓 (Pema Chodron)/《當生命陷落時》作者 1999年6月,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喀斯開山區曾指導為期八天的閉關,教授藥師佛修持儀軌與《藥師佛經》。創古仁波切以藏文講授,由耶喜嘉措喇嘛口譯為英語,本書是由此次閉關中,仁波切所講授的內容整理編輯而成。 本書分成如何修持藥師佛儀軌以及開示藥師佛經內容兩大部分,詳細解釋藥師佛儀軌的修持次第,並讓人可以認識藥師佛經裡釋迦牟尼所開示有關藥師佛十二大願,使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藥師佛法的修持細節,並將許多密續理論與修行的基本原理納入書中。這本法教對於修習金剛乘任何法門的行者都會非常有幫助。 ◎詳解藥師佛儀軌的修行次第 對於藥師佛法的講授,創古仁波切首先介紹一種藥師佛法儀軌的修習次第,是西藏佛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派普遍使用的。仁波切不但闡明這特殊修法的細節,同時也涉及一般性的密續理論與修習的基本原則:例如神祇與佛土的概念,咒語的意義,以獻供培養美德等等。對於修習任何一種金剛乘佛法的人來說,此一開示對於瞭解密續禪定與修習的基礎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開示藥師佛經中的重點觀念 在講授藥師佛法修持儀軌的次第之後,創古仁波切接著介紹釋迦牟尼佛開示的藥師佛十二大願,這是中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經》的一部分。此外,仁波切也開示了:金剛乘佛教中神祇的意義、四魔的特性和在修行之道上障礙的超越、良好動機的四種性質,以及對儀軌中所使用的手印或儀式性的手勢,加以描述並解釋。另外,他的開示也包括對於五佛的五種智慧之清晰解說,將之描述為內在覺知的五個面向,或佛的智慧的五個面向。 ◎藥師佛的儀軌完整附錄 修持藥師佛法的儀軌,將詳附於書內,藏文、中文發音、中文譯義,並以手印照片輔助說明,完整呈現如何簡易的修持藥師佛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