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禅心佛语
《季羡林禅心佛语》内容简介: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架,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天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 ——季羡林 -
释迦的本心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27965 本书不落俗套,深入浅出地再现了释迦出家、成道之过程,阐述了“八正道"、“六波罗密多”、“空”和“缘起”等思想,淋漓透彻地阐明了释迦教义。不仅可以作为现代生活实践指南来阅读,也可视为崭新的佛教思想入门书。 ------------------------ 一、出家 一个未知的世界正在等待着我。 本书以《释迦的本心》为名,主要对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即释迦(称号释尊、释迦牟尼、佛陀)的觉悟内涵,以及证悟后的思想、说法加以探究,以明了佛陀之境界。 因此,在释迦个别背景的说明上会较为简单,而将重点放在释迦自出家至大悟后的内心精进过程,以及释迦在其后几十年传道期的根本思想。 在至今许多佛教书籍中,均不乏对“释迦出家”的多所描述,可以说这些叙述大致上是真实的。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释迦决意远离凡尘,主要有三个力量: 第一个力量,即是来自内在的心声与信心:“无论王宫的生活如何安乐,都无法达成我的宿愿。似乎有某种更宏观、一个未知的世界在等待着我。”在释迦的内心涌现出了如此强烈的冲动。 若以现代写作方法予以描绘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那时释迦的心情,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要远走他乡时很相似。换言之,心怀“想要做大事名扬千古”之志的释迦,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资,因此产生了感召天命之预感。 第二个力量,即是欲探究如佛经上常提及的“生老病死”之疑问。后人对此做了许多象征性、寓言性的描述。如佛经上有如此描述:“迦毗罗卫城的东南西北都设有城门。出东门,会遇到老态龙钟的人;出南门,会遇到病弱患者;出西门,会遇到重病危在旦夕的人;出北门,则会遇到出家人”。 如佛经所说,乔达摩看到了人们因“生老病死”而痛苦的情形后,产生了“这痛苦的根本原因究竟从何而来”的疑问。 其实,释迦不可能到了二十九岁才初知这些事,他出家的真正理由也不在此。乔达摩居住的迦毗罗卫城曾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每月一次请出家修行者来说法。 …… -
杂譬喻经译注
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印度佛教史上制作譬喻经的风气很盛,本辑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 本书将历代汉译的四种《譬喻经》合为一册,注释简洁明了,译文浅近贴切。闲来细品,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皆在其中。 《杂譬喻经译注》(4种)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
梵汉对勘入楞伽经
《梵汉对勘入楞伽经》译者黄宝生将现代在印度发现的梵文佛经《入楞伽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与唐代译经对勘,加以注释,翻译力求贴近原文。《梵汉对勘入楞伽经》是研究佛教史、古印度文化、中印翻译史的重要资料。 -
观待与割裂
《观待与割裂》旨在现代科学与现代认识论框架下,讨论如何进一步学习与正确了解古代经典。科学发展至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了解、人类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方法、系统化分析能力已有极大提高。 古人认识有限,表达起来难免佶屈聱牙,给现代学人造成不少困惑。而时至今日,引进现代认识论与现代逻辑理论进一步诠释古代经典,或能对现代教育体系下以基本科学认识论构架自身认识体系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显示更多 显示更少 -
深度禅修
《禅修课3:深度禅修》是继德宝法师的畅销书《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之后又一经典之作,带领你亲身体验禅定的感受,进入深刻、平静、喜悦、强而有力的禅修状态,享受深度专注所带来不可思议的心灵平静。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话调,洋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修者进入正念禅修的下一阶段——“超越”正念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