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口水仗
《成渝口水仗:双城民间论争的另类思考》主要讲述了,成都人有成都式的矜持,重庆人有重庆式的率真;成都人有成都式的舒适,重庆人有重庆式的幸福。正如作家和藏书家“重庆崽儿”冉云飞所云,要数出重庆十个优点,马上就能不费力地说出她十个缺点,对于成都亦然。譬如,重庆人耿直但粗鲁,成都人虚假而温和;重庆人欺生,成都人烧熟;重庆人排外,成都人包容;重庆人容易交友,成都人常只是熟人;重庆患儿花子硬,成都娃娃嘴巴角;成都假打,重庆来真格;成都自嘲兼嘲他,重庆嘲他兼认死理;成都闲散,重庆急促…… “成渝之间,千万别停止争吵。”一位网友发出颇为另类的观点,他认为“争吵是一种风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吵堪称风景中的大手笔”。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争吵从现实走向网络,在“口水仗”中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城市形象,停止争吵哪一方都会感到寂寞。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精彩。哪天成都不再和重庆争,重庆不再和成都吵,那大家才是真的疏远了。 -
在重庆
雾气弥漫,穿行十八梯老街巷,吊脚楼、朝天门,嘉陵江,沉淀岁月的沧桑。 山城的石梯坎儿寂寥,仿佛走过去,就是几百年前的月光。 灯火如梦,夜风轮渡上,裙裙飘荡,茶香流淌,黄桷树下讲述将绝迹的老手艺老行当。 吃麻辣川锅,人微醺火微明,悠悠叹一声,岁月静好日子正长。 -
重庆老巷子
本书内容为中、日、英文! 比起北京的胡同、上诲的里弄、广州的骑楼,重庆的巷子由于特殊的“地势刚险,重屋累居”(《华阳国志·巴志》),从而极富七弯八拐、上坡下坎的个性与特色。作为摄影家,何智亚先生是深谙其间的艺术魅力的。面对栩栩如生的镂空馏金木雕,显示着当年房屋主人的富贵之气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抑或传统的、拙朴的,甚至建筑手法原始而落后的街坊、民居,作为建筑方面的专家,何智亚先生又是深谙其间的艺术价值的。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那狭小而低矮的吊脚楼里,他看见了空间与时间的最大容量;在那光滑而潮湿的石板路上,他看见了沉积着的深厚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乃至现代社会被厚重的防盗门关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所无法感受到的人情与温馨。因为如此,他自始至终把他的焦距调置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宛如那石壁缝里的黄桷树,在古老而沧桑的情怀中,寄托着他对生命与绿色的深切的祝福。 重庆的老巷子主要集中在原九开八闭的十七个城门之内。民国以前和民国初年,重庆城实际上就是指城门之内的区域。乃至七十年代以前,人们常说的"进城"也是指的这一区域。随着城市的变迁,特别是旧城改造的迅猛步伐,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一样,重庆的巷子呈加速度的减少和消失,真正的老巷子已尚存不多。为了把正在消失的老巷子用画面凝固下来,让人们从中了解重庆古城的踪影,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重庆民居建筑的历史文脉,了解重庆人独特的性格、气质形成的地理地域渊源,我们从上千张图片中中精选后汇编成这本画册。 -
重庆方言俚俗语集释
俚俗语,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语,是语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惯用语等。其中谚语、晚歇后语、惯用语、俗语四类口语色彩较浓,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我们统称为俚俗语。俚俗语主要用于口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智慧的结晶。 本书所收的是重庆地区通用的俚俗语,尤其注重收录带有方言特点和地区文化特点的俚俗语。 如果只流行于部分地区而主城区不使用,前边加上“*”号以示区别。 书中所收俚俗语是能单用的短语以上的最小的表意单位。 -
重庆古镇
本书展现了巴渝场镇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作者继《重庆老巷子》之后对重庆乡土建筑潜心研究的一部力作。集中所记的场镇,有的将在2003年6月后因三峡库区水位提升而被淹没,因此,本书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内容简介:网络连载期即在成渝两地引起疯狂大讨论——几乎每一个上网的成都人和重庆人都在谈论它!成渝之间到底是兄弟情?手足情?还是男女情?为何他们之问总是一副剪不断,理还乱的表情?当成都和重庆相遇,到底是什么表情?现在统统画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