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建康历史地理及信息化研究
《六朝建康历史地理及信息化研究》,本书分为城市历史地理、历史地理信息化两篇,内容包括:岁岁曾冰合——六朝建康的气候与自然灾害、湛湛长江水——六朝时期的长江与健康、金陵帝王州——六朝建康的地理形势及其“城市-区域”格局、淮水六代烟——六朝建康的城市水网空间格局、地理信息技术与六朝建康历史地理研究、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在六朝建康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初步应用等。 -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新讨论了以往对关系史的研究,将经过检验的成果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下篇就若干重要而又必须进一步推敲的专题,如张骞西使、甘英西使、通西域路线戊己校尉、李柏文书,以及吐鲁番文书有关年号等,进行了研究;也都是从千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 -
籍贯与流动
传统文学史认为,北朝文学以“北地三才”和“北朝三书”为代表。由于现存史料的局限,似乎除了他们之外没有多少本土文士。如果摆脱现存文学作品的束缚,将眼光集中到众多文士身上,通过史书对文士的描述,来归纳文士静态的籍贯分布,以及动态的地理流动,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描绘出北朝文学影像的另一面。文±的籍贯分布与地理流动是文学演变发展的一条内在线索,唯有把握于此,方能洞察文学发展演变的方向…… -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二卷)
本书齐集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中国中古史领域的青年学术精英最新的学术成果,为三方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
本书通过文本辨析和图版对照,判定大量魏晋南北朝墓志直接抄录了墓主家族谱牒,并对谱牒残章做了辑录与格式复原,作出了社会史的初步考察。这一研究可视为中古社会史资料的一次重新发现。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六朝墓志中辑录到二百余件原始谱谍,每件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世系记录完整,婚姻历官总字数多达数万字,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家庭结构、性别比例、婚姻状况、嫡庶之别等中古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从而拓展了中古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 -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上、下卷)
本书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立法与法律体系的主要脉络及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围绕制敕与法典的关系这个帝制时代法制的根本问题,着眼于敕例编纂立法化和法典化进程的起伏,构勒了从魏晋以来制定法作用和地位越益突出,直至唐初形成《律》、《令》、《格》、《式》四部法典统一指导举国行政的格局,再到盛唐以后这一格局迅速瓦解,整个法律体系重新开始以各种敕例为中心来整合和发展的历程。明确该时期立法与法律体系发展的这一主线,对于进一步认识法典在中华法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揭示我国古代法制传统要在敕例和重在司法的特色,据以修正和完善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