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
《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内容简介: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行。刚踏入沙漠,马洛•摩根的钱包以及酒店房卡、照相机、护照就全部被同行9的原住民付诸一炬,后者只给了她一块破布裹身,并强迫她与部落一起过最原生态的生活。 从最初的不愿,到无可奈何跟随原住民一起在滚烫的沙漠中行走,渐渐地,马洛的“烦恼”死了,心灵活了——讨厌的苍蝇在帮她清洁身体,带走污垢;沙子能带走身体上的臭味;食物和水也总会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原住民也变得可爱起来:他们对着伤口说话;他们用树枝在树叶中去挑、去掏吃的;他们用唱歌的方式测量距离和时间…… 这场意外的冒险之旅,让马洛经受了身体承受力、毅力和心灵的洗礼。马洛说:只有在沙漠里,才能明白“人竟然可以这样一无所有地活,而且活得这么的满足”!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生命是个伟大的谜,了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与恐惧,盘踞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既不自由,也不快活。我们渴望爱,但内心却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以为,只有通过每个个体内心心灵的变化,社会才会有一个根本的变革,世界才会走向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灵的变化并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是在于片刻间所发生的觉悟;它的前提乃是智慧的获得;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则根本依赖于对自我的怀疑、批判与认识。 目录: 第一章 我们需要臬的教育 第二章 自由的问题 第三章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第四章 倾听之道 第五章 富有创意的不满 第六章 圆满的人生 第七章 野心 第八章 有条理的思维 第九章 开放的心灵 第十章 内心的美 第十一章 服从和反叛 第十二章 天真的信心 第十三章 平等与自由 第十四章 自我规范 第十五章 合作与分享 第十六章 心念的更新 第十七章 生命的河流 第十八章 专注的心 第十九章 知识与传统 第二十章 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第二十一章 学习的目的 第二十二章 纯然的爱 第二十三章 独处的必要 第二十四章 生命的活力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第二十六章 心智并不是一切 第二十七章 寻找真理 教育: 活着永远不只是为了谋生,那样只能活得像机器。静思冥想,宗教情怀,对万事万物敏感。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内心的富足平衡。有条理的思维。 自由: 智慧,永不停止学习,不下结论。没有欲望和依赖。自我规范是前提。清新的心不要腐败或被黑暗思绪吞没。保持喜悦的不满,敏锐与不断的革新挑战充满活力。 平等才有自由,合作与分享。 爱: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没有焦灼、嫉妒、恐惧、欲望,爱不是一种交易要求回报,没有感情上内在的心理的依赖,才能真正去爱:一个人、一只鸟、一棵树、一块石头……,让心中充满感情,那种纯然的爱,放开胸怀一颗时刻敏感的心感受到这个世界并且爱它,我们才有自由,新的文明,不同的世界的可能。 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却难于接受一份爱。 开放的心灵,感受寂静,心能容纳无限经验,虽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天真单纯,赤子之心。 感谢K先前的引导,偶比较驽钝,今天才写下写完又觉少了些什么。 -
火鳥(12)
獲悉賴朝在伊豆舉兵,於是義經和弁太向奧洲的平泉出發。另一方面,在痛失清盛的平氏一族之間,弁太的愛人阿布為一門命運忍辱負重……。史詩般的「亂世篇」於此完結。 -
生命是什么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
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
在20世纪的欧洲,阿贝特施韦泽位家喻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三十八岁时取得医生执照,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携妻子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与世长辞。 阿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晚年更是发出了多次反对核战的呼吁,留下大量宝贵的文献。作为按照其生平年代编辑的施韦泽文集,编者把施韦泽的关文献结合在一起,突出了施泽事和思想的闪光点,组成了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施韦泽自传”,为读者了解施泽的生平、研究其思,提供了可靠的、生动的文献。 在20世纪的伟人中,施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行动的人道主义者,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思想家。作为世闻名的伟人,他体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作为印度思想和中国思想的究者,他又是综合东西方文化的出代表。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施韦泽在国际上声誉显赫,但在国内的知名度限,他的《敬畏生命》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被内知名学者任可和引用。施韦泽的一些文章被大中学生的美德读本辑录。这本书为我国读书界了解和研究施泽的生平和思想提供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和完整的中文资料。 -
我是旷野的小花
南丁格尔女士对于近代护理专业的创立有莫大的贡献已是既成的事实。然而她所追求的各项理想不一定都实现,有些重要的理念甚至被搁置在一边,或有意无意地被遗忘,例如誓词里所提的追求终身纯洁的理想,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实施全人教育的理想,以专业团体的立场关怀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或受苦者的照顾问题等。这些问题岂不也是现代的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吗?探讨历史的史据可明白地提示我们前面应走的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