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星空到心灵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三国”是文学的“三国”,也是历史的“三国”;“论语”是哲学的“论语”,也是政治的“论语”。当“三国”遇上“论语”,当易中天遇上了于丹,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点燃文化的火炬。 易中天和于丹同台对谈,妙语如珠,古今交汇,把古典信手拈来,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领悟融入当下生活。书中还收录于丹、易中天的数篇演讲纪实,风趣中见智慧,谈笑中有见识,带领读者从经典中体悟人生,从古典中学习生活,用整个生命去感受中国经典的温度。 -
百家讲坛
在《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中,你可以看到:老爷子阎崇年持重,大佬易中天机智,小妮子于丹聪慧,老笨王立群厚道,大仙纪连海另类。学者读书治学之道,教授育人处事之理,作家生活情趣之妙。易中天:马瑞芳和许多主讲人的关系都非常好。这种关系,说得好听,叫“惺惺相惜”;说得难听,叫“臭味相投”。其实“臭味相投”也并非贬义。因为这里的“臭”,原本读如“嗅”。“臭味”就是“气味”,“相投”不过“合得来”。换个文雅的说法,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气相投的松散群体。直、爽、好玩的马瑞芳,则是其中最有人缘的一个。所以她能写《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阎崇年:我藏在书斋五十年,出来晒两年太阳不行吗?于丹:快乐是种超强能力,可不是谁想乐就能乐的……我脑子里有个删除“开关”,不感兴趣的,一删,没了!孙立群:生活贵在“贵适意”,考虑问题、决定事情从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愿出发,一旦不合己意,便毫不迟疑地另做打算。纪连海:上百家讲坛的,人生都有些曲折,都有点儿怪。百家讲坛就是一个“怪物公司”。 -
新解红楼梦
《百家讲坛》系列丛书, 中央电视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力打造人文精神家园:知性、诗情、画意、人文趣味。 《百家讲坛》 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表达方式 一种与美无止境的精神生活方式 一种人文学人共有的生活方式 《新解<红楼梦>》蔡义江 曹雪芹最大的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生活上面 丁维忠 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形象,那么《红楼梦》的可读性要去掉三分之二 冯其庸 《红楼梦》应该是属于新的民主思想的范畴 顾平旦 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映人意 李希凡 凡是在曹雪芹笔下或者在《红楼梦》里面出现的丫头们,没有一个没有个性的 王蒙 曹雪芹有很多的感慨,而且将这个人生的感慨写到了极限 张庆善 林黛玉更艺术化,她更有诗人的那种感觉 周汝昌 《红楼梦》艺术的最大特点或者说个性,就是这个伏线 …… -
大话西游
一个桀骜不驯、有着盲目大志的孙悟空,在追求绝对自由碰壁后,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意义融入在“西天取经”这样伟大的事业当中,翻山越岭、呕心沥血、降妖除魔,又要忍受团队领导唐僧的误解和驱逐;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外表软弱、遇到困难就窝囊无能,一个软弱过、动摇过、抱怨过、迂腐的唐僧,却因为牢记责任,有着深厚的修养,信仰虔诚、意志坚定而最终率领几个徒弟修成正果;一个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贪图美色、搬弄是非的猪八戒,因为生活经验丰富、滑稽可爱而妇孺皆知,成为大家的开心果;一个不苟言笑、本领低微却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沙和尚……几个性格有着巨大差异、本领天壤之别、动机各不相同的人,凑在了一起,相互扶持、相互打趣、降妖伏魔、跋山涉水,最终完成了他们的伟大事业。 韩田鹿教授将带你领略一个我们最为浅显熟悉、却又难懂的《西游记》之旅。 -
侠骨柔情陆放翁
本书是《百家讲坛》播出的电视讲座的同名图书,主要讲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传奇人生及其矛盾个性。 陆游生于北、南宋之交,亲眼目睹国家命运的多灾多难,幼小的陆游从小就立下志向,将一生奋斗的主要目标锁定为富国强兵、收复中原。然而面对现实的挫折,他也不可避免地有过挣扎、失意甚至绝望,乃至遁于求仙学道中试图忘怀现实的残酷。矛盾的现实铸成了矛盾的人格,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避世矛盾地统一于陆游一生。 陆游还是一个痴情的爱人,他对唐琬的悲情之爱亦延续了他的整个一生。然而在爱情被现实毁灭之后,脆弱的诗人也曾在风流放诞中麻醉自己,“风流浪子”和“痴心情种”的双重形象也矛盾地统一于陆游的一生。 -
百家讲坛 我读经典
1《我读先秦诸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 2《强势由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 3《独特的启蒙》(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 4《无形中的指引》(渤海大学特聘教授孙丹林) 5《有用与无用》(国防大学教授马骏) 6《解析〈韩非子〉》(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 7《庄子的人生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 8《明经读史,感悟人生》(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 9《七解〈中庸〉》(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 10《兼爱与非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隋丽娟) 11《君子与小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 12《〈论语〉的魅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 13《感悟孔孟》(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 14《荀子的启示》(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15《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徐州师范大学校长徐放鸣) 16《在成长中感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17《〈易经〉与人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