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出版説明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是一部收録古文字字形的工具書,由著名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漢語大字典》主編徐中舒教授主編。參與本書的編寫人員有徐永年、伍士謙、陳剛、庾國瓊、諶貽祝、李宗貴、李崇智、歐昌俊、冷雪、周旭初、查中林、李玫等先生。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共十四卷,收列古文字字頭約三千個,古文字字形約一萬個。書末附有筆劃檢字表,可供查檢。在編寫上,本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大體按文字發展的歷史層次分殷代、西周、春秋戰國三欄排列。二、主要選取《説文》小篆爲字頭,並依《説文》的次第排列;《説文》没有的,則寫成楷書並注明出处。三、所收字形絶大多數是從原拓本或原件照片中摹取出來的,少數未見原拓的字,則採用傳世影寫謹嚴可靠的摹本。四、對最初一個形體而有幾種用法,後來演化爲幾個字的,或先只有假借字,後來才出現專字的,參照《金文編》等書成例,採取重見的辦法。五、書中所收字形的斷代,主要根據董作賓和郭沫若二位先生的考證,也參考其他一些專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〇年出版了《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線裝本,共三册。一九八一年,該社將三册合爲一册出版,並增補了批注。後四川辭書出版社又多次重印。此次出版,得到徐亮工先生的大力支持。我們重新排印了書中的注釋文字,並修補、訂正了書中的模糊、錯訛之處。此外,張亞初先生於一九九九年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發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訂補》一文,對本書多有補充和訂正之處,我們徵得張亞初先生家屬的同意,將此文附於書後,讀者可以參考。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二〇一〇年九月 -
廣韻疏證
《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还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可以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广韵疏证》是当今《广韵》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总结性地研究了《广韵》中各韵部之间的纵横关系和内部规律,不仅包含有历代《广韵》研究的主要成果,更有作者赵少咸先生毕生研究心得。全书共分六卷,第一卷上平声,第二卷下平声,第三卷上声,第四卷去声,第五卷入声,第六卷则为引用书目及谐声表,全书共350万字,大16开精装10卷,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集声音、训诂、文献、版本四者于一,互相发明,溯源辨流,旁搜博采,以勘误正疑。程千帆先生曾致书作者之孙、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先生,以为《广韵疏证》“详校博考,辩以公心,盖自乾、嘉以来三百年中,为斯学既精且专者,(少咸)先生一人而已”。赵少咸(1884-1966),名世宗,以字行。成都人。其学师承乾、嘉戴、段、二王,而自成一家,其文字音韵之学,极为海内学者所推重。《广韵疏证》,为其学术研究之集中代表。曾执教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当代著名学者李一氓、徐仁甫、殷孟伦、殷焕先、李孝定、周法高等人,皆出其门下。 -
古汉语词汇讲话
《古汉语词汇讲话》对古汉语词汇的研究,迄今为止还做得很不够。严格说来,这还是一块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进一步开垦的荒地。我们这样谈问题,并不是要把古人和今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笔抹煞;而是认为这方面要做的工作,的确还非常之多;而且跟语音、语法相比,古汉语词汇的研究算是最落后的了。 -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汉语本体研究,下编是语言接触研究。上编选择五个专题展开讨论:语气词(第一章);含“得”“不”的述补结构(第二章);被动式(第三章);比拟式(第四章);选择问句(第五章)。此前我们曾做过《元典章·刑部》语法研究,撰成《(元典章·刑部)语法研究》一书,已交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次考察项目及考察角度的选定,都注意不跟已经做过的工作重复。下编六章:元代蒙汉语言接触的文献学考察(第六章);元代白话碑文的直译体特征(第七章);元代的“蒙式汉语”及其时体范畴的表达(第八章);元代的“汉儿言语”(第九章);《直说通略》的语言特色(第十章);元代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发展的影响(第十一章)。 -
说文解字集注(全三册)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古字的古汉语字典名著,问世一千九百年来,尤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最为重要。但时至今日,段注的局限性已愈加明显。为此,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工作,十易寒暑,终于纂成《说文解字注》。 -
古文字类编(增订本)
随着近些年地下出土的大量古文字资料的不断涌现,新识字渐增多,因此对1980年出版的《古文字类编》进行增订修缮已成当务之急。此次增订本依原本分为单体、合体和未识徽号文字三部分,其中第一编单体文字内容最多,所取单字皆按照甲骨、金文、其它文字,說文等四栏。 序 凡例 第一編 古文字 第二編 合文 第三編 未識徽號文字 引書目錄 引器目錄 檢字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