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舜臣十八史略:易水悲歌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易水悲歌》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一本,讲述从神话时代到秦朝末期这段时间内次第出场的历史人物和与他们有关的历史进程。作者擅于把握互相关联着的性格命运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冲突:管仲与鲍叔牙、伍子胥与范蠡、庞涓与孙膑、吴起与商鞅、苏秦与张仪、韩非与李斯、吕不韦与嬴政等等。这样的设置让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也让读者在品读中得到更多有益的经验。 -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春秋战国 大汉王朝 魏晋南北朝 大唐帝国 两宋王朝 中国历史是一枚古币, 正面是《资治通鉴》,反面就是《十八史略》。官员爱读《资治通鉴》,百姓喜欢《十八史略》。 明朝时的历史必读书目,尘封四百年,日本史学大家陈舜臣重新铺衍成白话,畅销日本数十年。日本人是通过《十八史略》了解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读史意在“用史”,希望从历史中学到“谋略”;日本人读史重在教养,旨在加增知识学养。陈舜臣作为华裔日本历史学家,汉学修养深厚,通五国文字,史观兼中日两国之长,其史学巨作《小说十八史略》堪称代表。 《十八史略》是一部被中国人遗忘了四百余年的史学著作。《十八史略》由宋代学者曾先之撰写,成书于元朝,有明一代成为史学畅销书,私塾必备的史学著作。后来大概于足利时代传入日本,跻身名望史籍之列,与《史记》、《汉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道在宫廷、幕府内正式讲读,至德川幕府时期,《十八史略》被各藩官学采用为教科书。时至今日,《十八史略》仍然是日本人阅读最多的历史书。 -
敦煌之旅
《敦煌之旅》内容简介:“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当年众多日本青年读了此书,怀揣着对敦煌的向往,游历敦煌,引发了空前的“敦煌热”。四十年后再回味此书,可调是当下“敦煌热”的最佳读本之一。 -
秘本三国志
本书共六卷。从黄巾起义始,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终。 作者作为日本一代史学大家,其史观自然与国内多有不同,相较而言,更为客观也更见理性。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后汉书》,再到《三国演义》,这些著作要么“尊刘贬曹”,要么“尊曹贬刘”,或为政治环境所囿,或为史家见识所缚,似乎都没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和理性。反观本书,陈舜臣对史料的独特解读所形成的三国史观,既不尊刘,也不尊曹,从而能够比较客观自然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铺陈。正像作者自己说的:“不论这部书的好坏,在这里只是想说明,这本三国志故事是由陈舜臣本人创作完成的。” 作者在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惊人地发现了许多中国治史者未曾关注的东西,而这些正是陈舜臣的最大贡献。以扎实的史料打底,对若干历史的细节以合理的推测和铺衍,最终形成了这部融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历史小说。 在执笔这部《秘本三国志》之前,作者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去中国旅行了一次,在日本连载本书的过程之中又各花了一个月去过两次。用自己的眼睛去见证三国故事发生的舞台,用自己的双脚切实地踏上这片土地。作为一个治史者,一个作家,已然非常难得了。 -
美味方丈记
本书为陈舜臣夫妇谐趣美食对谈集,书名“方丈”二字源自《孟子》里的“食前方丈”一句与日本平安时期著名歌人鸭长明的作品《方丈记》,在本书意指“餐桌的大小”。作者以大家较熟悉的各种中式、日式食品为引子,在中日历史的渊源和对比中,深入浅出地将饮食文化娓娓道来。例如,古代的中国人也吃生鱼片,为什么生鱼片后来就从主流饮食中消失了?为何说厨房是人生修行的最高场所?哪些食物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陈舜臣夫妇的俏皮对话,让人想起钱锺书夫妇的温馨生活。本书还多处介绍陈氏私房菜谱,不乏实际操作性。 -
玉岭的叹息
本书又名《重见玉岭》,是日本推理大家陈舜臣代表作之一,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作品巧妙地在时空交错中演绎古今与中外三个追求爱情的故事,延续陈舜臣一贯的儒雅文风,呈现其推理写作的深厚功力。 菟原少女,日本古代佳人。两个青年为迎娶她而相互较量射艺,一人射中水鸟的头,一人射中尾巴,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好选择自尽。 朱少凤,南朝梁武帝时江南名媛。石能与包选两位青年才俊为能娶到她而比赛雕刻石佛,最后却在阴谋与爱情中双双毙命。 李映翔,抗战时期勇敢的少女。日本青年学者入江与抗战游击队队长卧龙投入了这场关乎国家、爱情的较量。究竟,芳心何归?结局,让人不胜意外和唏嘘。 作品古今交错,荡气回肠,令人低回辗转。 名家评价 事实上将爱情作为推理的题材,曾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禁忌,而在这部作品中,恋爱、犯罪以及背景(时代与风景)浑然一体,爱情升华为神秘的罗曼史,芳香扑鼻——这种评价并不夸张。 ——新保博久 其作品中经受政治变动及颠沛流离的人物形象颇具魅力,展现了不断变化的时代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日本作家所没有的洒脱和奔放的风格。 ——大佛次郎 一部小说之所以深刻,并非一定写尽了人世百态,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以中国为背景来创作,陈舜臣是推理小说领域内无可代替的第一人。 ——稻畑耕一郎